目前,筼筜湖區三大工程之一——筼筜湖“西水東調”生態補水工程已進場施工,各作業面正有序推進。整體工程完工后,將有效提升湖區水質和水動力循環能力,進一步強化筼筜湖作為“城市會客廳”的功能。
在該工程松柏湖作業面,記者注意到,松柏湖水已基本被抽干,數輛挖掘機正在灘涂上作業,對湖區展開清淤。
“原有的筼筜湖補水系統已經運行約20年,受管道老化、破損等影響,湖區水動力條件較差,因此需要新建補水管道,提升水體更換速度。”工程負責人說,此次工程主要采用“干塘施工法”作業——先將作業面湖水抽出,再進行清淤和便道填筑、管道鋪設等作業,最后將管道系統布設于湖底。
據了解,該工程共布設6個作業面,施工范圍包括筼筜湖、松柏湖、地湖、天湖流域,主要涵蓋補水工程、水閘工程、電氣自控工程以及附屬設施建設等。
其中,補水工程鋪設的管道范圍西起育秀東路地鐵站,東至天湖,總長約3.3公里,建成后有望實現2.5天至3天完成一次湖區水體更換。
現階段,天湖、地湖作業面基本完成收尾,已鋪設補水管道455米,占管道工程總量14.1%。其余作業面也在持續推進,各湖區累計完成抽水量19萬立方米,施工便道填筑已達17500立方米。
據悉,該項工程預計明年4月中旬完工。建成后,湖濱中路海水泵站調到松柏湖和天地湖區的水量,將從每日15萬立方米擴容至每日最高27萬立方米,進一步強化湖體水動力循環,實現筼筜湖“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城湖共融”的生態景觀功能。(記者 謝嘉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門翔安機場建設塔吊作業“上新”2025-03-12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