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政集團開發公司下屬市政管廊公司(以下簡稱“管廊公司”)發布消息稱,廈門新機場蔡厝片區翔安西路(翔安東路-溪東路段)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完成頂管貫通,市機場片區將再添一條“大動脈”。
作為新機場片區供水、供電、通信等市政“生命線”的重要敷設通道,該項目起于翔安東路,終于溪東路,串聯蔡厝、蓮河兩大片區,全長約2.6公里,分為陸上開挖疊拼直埋段與過河頂管段兩部分。
所謂“頂管”,是一種不開挖或者少開挖的管道埋設施工技術。“與以往‘開膛破肚’埋管法不同,頂管法施工就是在提前挖好的工作沉井內,借助于頂進設備產生的頂力,將鋼筋混凝土管按設計一節一節頂入土中。”據代建單位項目負責人介紹,本次采用的頂管內徑為4米,這是目前福建省內使用的最大管徑跨河口頂管。
昨日上午9時許,隨著一聲汽笛鳴響,頂管機從東園端沉井中破土而出,翔安西路地下綜合管廊工程主線全面貫通,項目僅耗時近100天。耗時雖短,但項目每“進一步”都不容易——前半段河道水面高差大,易出現管涌、透水、塌陷等險情;中后段為高粘土層,阻力大,土質粘性大,“粘牙”后刀盤切土慢,頂偏、機頭抱死的情況經常發生。
趕工期、抓進度、高質量、保安全。為實現第一季度開門紅,管廊公司統籌謀劃,要求各參建單位編制頂管專項應急預案,組織各方前往外省考察學習,熟悉工作流程,引進外省先進設備與施工管理經驗,同時通過數字化施工,建設工程全線130節、單節長2.5米、重28噸的預制管件,厘米級調位施工,以“數據替人出力”,保證施工進度又快又穩。
下一步,工程人員將展開管壁支架、底層鋪平、管線檢修通道等二次結構施工,預計今年9月可進行管線進場鋪設工作。(廈門日報記者 謝嘉迪 通訊員 溫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