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相關部門的綜合研判,金柄村及古宅村安全風險已消除。昨日中午,吃完政府用心準備的午餐后,被安置于新圩中心小學和新圩學校的群眾乘坐專車,安全有序返回家中,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有序恢復。
三餐有保障,洗浴有安排,醫生、護士24小時輪值……在臨時安置點,除了有舒適的居住環境及充足的物資保障,還有來自翔安區各界黨員志愿者的暖心幫助和陪伴。據悉,為防抗此次臺風,翔安區建立“區級領導包鎮(街)、鎮(街)領導包村(社區)、村(社區)‘兩委’包戶到人”聯動機制,全區下沉干部700多名,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268支,設立黨員先鋒崗1154個。翔安區委組織部第一時間組織79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志愿者,到新圩鎮2個臨時安置點開展服務保障工作。聞“風”而動,先鋒先行,翔安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再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黨員的初心使命。
鏡頭1
做好保障積極回應村民訴求
“你幫我買的茶杯我帶走了。有空記得來我們家喝茶。”古宅村民返家前,親切地跟蔡燕玲打招呼留言。
蔡燕玲是新圩鎮黨委組織委員、統戰委員,也是一名從新圩成長起來的黨員干部。得知金柄村和古宅村的包村組和其他同事都忙得不可開交,她處理好自己掛鉤村的工作后,帶著包村組長林金超、組織干事朱燕婷迅速加入支援行列。
29日,他們協助轉移2名老人到新圩學校,并叮囑志愿者老人所需藥品的冷藏事宜,還給老人留下聯系方式,方便當晚取藥用藥。得知新圩中心小學安置點人手較為緊張,他們隨即加入工作隊,與區教育局、工作專班共同抓好安置點后勤保障服務工作,組織開會,協調明確安保組、物資組、醫療組、轉移接收組、志愿服務組等分工與紀律要求,快速安排人員按教室安置,并做好用餐、洗漱、就寢等物資發放……志愿者在群里反映的情況,蔡燕玲也都一一回應化解。
用心用情做好服務保障,蔡燕玲穿梭于安置點的教室,邊聊家常邊了解村民訴求,安撫村民。她了解到轉移過程中有一名黃姓老年村民主動購買礦泉水和面包幫助同行村民,她主動找到對方,為老人報銷了費用。許多老人家憂心家里牲畜無人喂養,她也一一耐心寬慰。在上級領導的帶領下,翔安區機關黨工委、教育黨工委及新圩鎮黨委的志愿者齊心協力,有序完成了本次保障服務工作。
鏡頭2
用心用情 帶來繪本給小朋友講故事
離家前,楊東燕往包里塞了一些兒子平日最愛的繪本。于是,這個穿著紅馬甲、會講故事的漂亮阿姨,迅速融入安置點內小朋友的圈子。
“陪伴,能讓他們安身更安心。”防臺防汛第一線是體現黨員干部責任擔當的前沿陣地,翔安區委宣傳部楊東燕主動到新圩的群眾轉移安置點——新圩中心小學參加志愿服務。她認真做好轉移安置人員的后勤保障工作,耐心安撫他們離家思家的焦慮情緒,積極做好人員用餐、信息核對、秩序維護等工作。得知安置點有一些與她兒子年紀相仿的孩子,她特地從家中帶來了兒童故事繪本、游戲卡片和趣味百科書,通過講繪本故事、做互動游戲來陪伴孩子度過安置的時光,撫慰孩子的心靈。
“大家在這好好休息,有事隨時找我”。得知自己的父老鄉親需要支援,翔安區檢察院的沈水根也坐不住了,急匆匆趕到安置點,主動幫起忙。“我是新圩桂林村人,既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這個時候來幫忙我義不容辭。”他的妻子洪小梅作為新圩鎮綜治辦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投入到了現場安置工作中。這對夫妻積極參與到志愿服務的行列中來,看著村民群眾在大家的幫助下安全返回住所,他們堅持留下來完成最后的整理收尾工作。
鏡頭3
勇當先鋒 志愿服務溫暖人心
黨員志愿者們,在關鍵時刻亮身份、當先鋒、樹形象,他們的貼心服務得到了轉移安置群眾的充分肯定。
得知急缺志愿人手后,家在島內的翔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青年突擊隊隊長陳悅超趕忙抓起手機,建立志愿者微信群,發布車輛、物資和協調等信息,并駕車直奔離家40公里的新圩鎮。在新圩中心小學臨時安置點,陳悅超開著自己的車一箱一箱地搬運方便面、面包和礦泉水,把折疊床和被褥一一搬到教室安置點,積極聯系捐贈單位和安置點醫務室進行物資對接,并和青年突擊隊的成員一起,挨個在教室張貼駐點人員信息。他說:“這是公職人員應盡的職責。”
聽說組織村民轉移需要志愿者,翔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馬巷所新圩中隊隊長王慧拉上女兒趕往支援。“讓孩子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王慧是一名有15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支部班子成員。在新圩中心小學安置點,她忙著對接物資和安置工作,女兒葉昕靈則幫忙搬運物資、給村民分發餐食等。
鏡頭4
帶頭搶險轉移腿腳不便的老人
轉移安置的前一夜,馬巷消防救援站副站長甘志強帶領一組救援隊員,前置到了新圩鎮。這里村社多、地勢低,暴雨下容易造成內澇。
作為黨員突擊隊的一員,甘志強主動亮身份,當先鋒,打頭陣,帶頭開展救援保障工作,讓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
強降雨造成新圩鎮后埔村人員被困——29日清晨,甘志強帶著救援人員趕到。他們涉水進入村莊,在后埔村下溪32號找到被困的一家三口,將70多歲腿腳不便老人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有人嗎!請回應一聲!”一路上,甘志強拍打村民住宅窗戶,大聲喊叫搜救。聽到求救聲,甘志強循聲搜救過去,在一幢民房內找到一名被困人員。救援隊員攙扶被困人員,轉移至安全地帶。
來不及歇一口氣,新的警情又來了——新圩云頭曾壩洋往同光村路段有人員被困。10分鐘后,他們在積水的農田里,找到了一名60多歲的老人。他坐在三輪摩托車上等待救援。
“等著我們,千萬別動!”甘志強安撫被困老人,隨后帶領隊員,在安全繩的保護下,一邊探路一邊蹚水將老人救出。(記者 曾嫣艷 通訊員 張建鑫 葉曉菲 修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