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23廈門市民營企業100強”名單出爐,廈門安踏有限公司以年營收507億元位居榜首,其次是均和(廈門)控股有限公司(358.9億元)、盛屯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53.6億元)。年營收突破150億元的依次還有福建三安集團有限公司、鷺燕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市嘉晟對外貿易有限公司、廈門合興包裝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是我市連續第三年開展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由廈門市工商聯牽頭,廣泛發動我市2022年度營收不低于2億元的民營企業自愿參加,由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進行數據分析。
同時出爐的還有三個子榜單:“2023廈門市民營企業制造業20強”“2023廈門市民營企業服務業20強”“2023廈門市民營企業科技創新20強”。
入圍門檻穩步提高
納稅貢獻繼續擴大
今年百強榜單入圍門檻為年營收15.34億元,較上年增加34.26%。與上年100強榜單相比,有66家企業再度入圍,34家新入圍。受部分頭部民企經營波動的影響,雖然入圍門檻高,但民企百強2022年營收總額小幅減少2.4%,為5749.5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榜單中,有3家入圍全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分別是三安集團(390位)、合興包裝(477位)和宏發電聲(497位)。
民企對稅收和就業的貢獻繼續擴大。去年百強民企納稅總額253.91億元,較上年增加49.99億元,增幅24.51%。納稅10億元(含)以上的有4家,與上年持平,分別是廈門安踏、人力寶、三安集團、宏發電聲;5億元至10億元的有5家,增加1家,分別是盛屯礦業、萬泰滄海、安井食品、吉比特、信和達電子。從行業看,納稅總額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零售業、商務服務業、批發業、其他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納稅額均超16億元;前五大行業納稅總額為170.91億元,增加37.93億元,占民企百強納稅總額的67.32%。
百強民企員工總數達26.01萬人,較上年小幅增長2.74%。吸納員工人數前三位的企業與上年相同,桐邦信息蟬聯榜首,員工人數達52779人,增加9297人,該公司主要為物流快遞行業提供人力資源服務;位居第二、三位的安井食品、宏發電聲的員工人數分別為16914人、15976人,分別增加1120人、697人,連續兩年實現增長。行業方面,就業人員總數前五大行業除位次變化外,仍然是商務服務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批發業、食品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員工總數合計為151487人,增加11146人,占民企百強員工總數的58.24%。
推動產業體系發展
區域分布日趨均衡
服務業作為我市民企百強的主體地位有所鞏固。榜單顯示,入圍企業第一產業1家、第二產業40家、第三產業59家。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在資產總額、繳稅總額、研發費用三個指標上有所增長,在營收總額、稅后凈利潤、員工人數三個指標上有所下滑;而第三產業除了在資產總額上有所下滑外,在營收總額、繳稅總額、稅后凈利潤、員工人數、研發費用五個指標上有所增長。
從行業分布看,民企百強涵蓋30個行業,其中,企業數量前五大行業分別是批發業(33家)、房屋建筑業(9家)、零售業(6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6家)、商務服務業(5家)。民營企業是廈門市“4+4+6”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百強民企中有59家是我市重點產業及產業鏈上的企業。
我市在電子信息產業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培育出吉比特、億聯網絡、三安集團、盈趣科技、強力巨彩、萬泰滄海、寶太生物等一批優秀企業,形成產業集群。瑞達期貨成為首家涉足金融服務的民企入圍百強榜。
從注冊地看,思明區和湖里區仍是民企百強的集中地,共有63家。其中,思明區37家,繼續大幅領先,但較上年減少了6家;湖里26家,比去年增加1家;島外四區中,分別為海滄14家(減少1家),集美9家(增加7家),同安8家(持平),翔安6家(減少1家)。今年新入圍的34家企業中,來自湖里區的最多,為9家;思明和集美各7家;海滄和同安各5家;翔安1家。
積極參與公益事業
各項投入累計達75億元
隨著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逐漸普及,調研顯示,我市民企除了繼續加強非公黨建引領依法合規經營、主動融入國家各項發展戰略外,還十分重視履行社會責任和ESG工作,有27家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63家參與了社會捐贈,21家公開披露了ESG信息。其中,慈善捐贈和公益活動方面,64家參加過各類抗疫、扶危濟困、捐資助學、搶險救災、捐贈公共衛生和醫療、鄉村振興、東西部協作、產業扶貧投資等各類慈善捐助和公益活動,投入累計折合人民幣達75億元。
百強民企中,有不少制造業企業以廈門為總部,在外設立了生產基地,不斷發展壯大,如三安、安井、奧佳華、立達信、吉宏等。同時,我省也有不少企業在廈門建立區域或者功能性總部。
2023廈門市民營企業100強榜單
(廈門日報記者 李曉平 通訊員 劉軍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