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社團數字化暨廈門市科協年會主會場。
科技社團是科學社會化的重要體現,是創新變革的促進者、全球治理體系建設的推動者和貢獻者。11月7日,第六屆世界科技社團發展與治理論壇在廈門舉辦。400余名來自國內外知名科技社團及國際組織的負責人、科技社團研究專家等共聚一堂,分享交流科技社團攜手解決全球重大科技問題的成果貢獻,并探討新形勢下科技社團開放、協同、合作新路徑。
本次論壇以“協同構建創新發展新生態”為主題,由中國科協和福建省政府主辦,廈門市政府、福建省科協、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承辦,廈門市科協、中國康復醫學會協辦。論壇期間,2023年廈門市科協年會主會場活動同步舉辦,推動科技社團合作交流,為廈門高質量發展獻智獻策。
大咖云集 多元視角探索科技社團發展新路徑
本次論壇大咖云集,匯智聚力,共襄盛舉。
主旨報告會上,國際數字地球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英國工程技術學會主席鮑勃·克萊恩,國際地質災害與減災協會主席、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汪發武,威立出版集團副總裁艾莉森·拉貝特,英國全球技術創新伙伴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賓·皮特·騰森,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主席賽義夫·拉曼,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理事長穆榮平等嘉賓,圍繞科技社團促進可持續發展、構建國際科技創新生態、期刊賦能科技社團、科技社團發展現狀與趨勢等議題作報告。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主持主旨報告會。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建立信任是共享研究方法、數據和結果的前提,國際科技社團作為社會組織,在增進跨國互信、協調不同國家地區科學家開展科技創新合作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多年來,在中國設立的國際科技社團蓬勃發展,取得一系列發展成就,關鍵是讓中國技術服務于世界。”郭華東在主旨報告中介紹,總部設立在中國的國際數字地球協會即將迎來二十年慶典,它引領了全球數字地球的發展,致力于推動全球數據共享,以及在全球尺度、區域尺度、國家尺度、地方尺度共享空間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做出科學技術貢獻。
“一名中國工程師的資質如果能同時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那么他的專業能力將在全球市場上展現,也會有更多工程師實現跨國合作。”鮑勃·克萊恩說,其所在的英國工程技術學會多年來一直在推動工程師專業注冊及不同國別的大學跨境互認工作,未來希望更多社團參與,推進不同領域國際標準的制定和合作。
羅賓·皮特·騰森認為,世界互通互聯正在催生新的科技生態系統,許多創新會自然而然跨越國境。他認為,科技社團應該站在挑戰最前沿,引導全球創新生態走向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包括制定相應的政策規范避免市場分裂,提供合作資金推動研發機構、大學、企業和全球同行之間展開聯合研究,以及在知識產權保護和共享之間找到平衡。
借智引智 廈門市科協年會凝聚共識服務大局
作為廈門科技界一年一度的盛會,今年的廈門市科協年會首次與世界科技社團發展與治理論壇結合。在平行論壇——“科技社團數字化暨廈門市科協年會”中,中國電子學會、韓中科學技術合作中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澳門工程師學會等科技社團負責人齊聚廈門,與廈門市科協所屬學會負責人一道,共同探討科技社團數字化發展方向和合作路徑,推動完善科技社團數字治理體系。
與會嘉賓們認為,圍繞科技社團各項業務,包括協同辦公、會員發展、學術會議、期刊發展等方面,數字化技術未來應用場景多樣,前景廣闊。作為組織與團結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載體,科技社團在開展學術交流、實施科學普及等方面要利用好數字化技術,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高效、更精準的服務。
廈門市自動化學會理事長劉暾東在論壇交流中介紹說,近年,廈門市自動化學會在廈門市科協的指導與推動下,建立了與中國自動化學會的業務聯系,獲得國家一級學會在頂級專家智力與數字資源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時,在福建省建立首個跨學科學會聯合體,針對廈門主導產業技術發展,提供多學科綜合高端智力支持。此外,還積極聯系面向產業界的技術論壇主辦方,尋求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共同辦會與交流,為解決學術界與產業界“兩張皮”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廈門市自動化學會的蛻變,是廈門市科協服務和支持科技社團發展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廈門市科協致力于打造開放平臺、匯聚創新資源、營造創新生態,引領廈門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創新創業創造,引領所屬科技社團緊緊圍繞廈門市社會經濟發展大局,在繁榮創新學會學術活動、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服務政府社會職能等方面作出了貢獻。
今年除年會主會場活動外,廈門市各學科領域學會還同步舉辦“雙碳”主題微論壇活動、廈門海洋資源開發研討會、結構及基礎案例分析與疑難問題探討等11場年會分會場活動,以此搭建科技工作者、社會公眾、政府和企業協同創新服務平臺,為廈門市高質量發展獻策出力。
(廈門日報記者 黃琬鈞 通訊員 王殊 姚曉青 圖/記者 張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