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節即將到來,在一批青年傳承人的推動下,漆線雕、影雕、漆藝等傳統手藝紛紛迎來“革新”。他們推出的不少創新產品,聚焦年輕人群體,受到市場歡迎。
近段時間,廈門蔡氏漆線雕原創出品的新品“祥龍獻瑞”受到市場關注,盡管售價達到上千元一只,但仍賣到脫銷。這件漆線雕作品的“形體”是一條蜿蜒的中國龍,通體淡藍色,胚體上則用漆線雕進行紋路裝飾,整體看上去典雅大氣。“這件作品是通過3D建模的方式,研發出龍形胚體,再結合傳統漆線雕工藝,創新而成的。”“祥龍獻瑞”創作者、蔡氏漆線雕技藝第十三代傳人蔡超榮告訴記者,作品上市后反響較好,工廠加班加點制作,仍有點趕不上銷售速度。
蔡超榮說,除了這款新品,接下來,他還將會把古老技藝融入現代元素,在作品的選題上大膽突破傳統,推出“犀牛”“旺財”“喵星人”等題材的漆線雕擺件,使得漆線雕技藝更加迎合新時代。“時代是不斷進步的,老手藝也不能故步自封,應該通過創新,讓其煥發新活力。”蔡超榮說。
蔡超榮的創新漆線雕產品“祥龍獻瑞”,只是當前廈門老手藝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出生于1989年的廈門青年非遺傳承人王文靜,近期也結合龍年元素,研發了一款新的漆藝作品“龍簽”,在一片小小的木板上“雕刻”一條栩栩如生的漆藝中國龍,通體散發出金色。據介紹,過去,漆藝大多被用在瓷盤、樹脂等載體上,形象多是常見的吉祥題材。未來,王文靜希望能將傳統漆藝與當下生活更好地結合。
王文靜從小就跟隨家人學習漆藝制作,雖然年輕,卻已是廈門漆寶齋漆藝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從老一輩人手中接過漆線后,她帶領工作室在傳統漆線雕和漆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創作了一系列的藝術作品。她還將漆藝用于不少日常生活用品中,如首飾盒、杯子、手鐲、耳墜、發簪、手機掛飾等。王文靜介紹,他們開發的一些新產品,有一些用了創新工藝,不會褪色、防水耐用。不僅如此,她和團隊還成功將漆寶齋技藝運用于紅旗一汽L5國賓車、N501等汽車內飾中,實現傳統手工藝和汽車的跨界融合。
嘗試將老手藝創新的,還有出生于1996年的廈門惠和影雕市級傳承人戴毅安。近期,戴毅安和團隊設計了一款龍年賀歲影雕產品“龍形龘龘”,設計過程中他將福文化和龍文化進行創意結合,使“龍形龘龘”問世后同樣得到不少消費者的喜愛。
“今年以來,惠和影雕共研發出3款和龍有關的影雕文創產品,市場反響都不錯。”戴毅安說,老手藝在新時代想更好地傳承下去,既要不斷創新,更要結合新興傳播渠道進行宣傳,“這樣才能推動老手藝不斷超前發展”。
(海西晨報記者 葉子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