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位于廈門北站的旅游大巴專屬停靠區,旅客有序上下客。記者 唐光峰 攝
歷經半個月,經過海西晨報持續報道和廈門市鐵路建設指揮部、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協調推進,旅游大巴在廈門北站終于有了專屬停靠區。
日前,廈門北站附近的一條隧道變成旅游大巴上客點,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晨報對此進行了追蹤報道(詳見3月28日A4、3月29日A3)。有關部門迅速行動、聯合整治,為旅游大巴安排了一處臨時停靠點。
如今,事件又有了最新進展。昨日晨報記者獲悉,連日來,廈門市鐵路建設指揮部、廈門市交通運輸局高度重視,組織相關單位勘查現場、研討改進方案,為旅游大巴安排了專屬停靠區。此外,5月1日前還將啟用廈門北站旅游集散中心,為游客提供更好的乘車環境。
昨日下午,晨報記者跟隨廈門市鐵路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來到廈門北站了解最新情況。
現場
BRT場站變大巴停靠區
“晨報報道見報后,我們與廈門市交通運輸局、集美區建設與交通局、廈門公交集團及相關設計施工單位到現場勘查。”廈門市鐵路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勘查,確定將北站原BRT場站規劃為旅游大巴專屬停靠區。4月4日,指引牌安裝完畢后已向旅游大巴開放。
記者注意到,該大巴專屬停靠區位于廈門北站南廣場附近,從南出站口步行只需三四分鐘即可抵達。停靠區內實現人車分流,10余輛大巴有序停放。在安保人員的引導下,多輛大巴先后駛入站臺等待游客上車,平均10分鐘即可完成上下客。
聲音
人車分流,體驗好多了
“現在可以在獨立站臺等大巴了,旅客和大巴分流,上車體驗好很多了。”多次來廈旅游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下動車后,他走10分鐘左右就可直接上車。
大巴專屬停靠區啟用后,不僅旅客的體驗感好多了,大巴司機也直觀感受到了更多便利。“看著游客安全上下車,我放心了很多。”旅游大巴司機鐘昭富說,4月初他和同行就在該專屬停靠區停車,的確方便了許多,“不過高峰期大巴太多,會有些擁堵,希望能繼續改善”。
因場地有限,旅游大巴主要采用即停即走的方式,每輛車停靠時間不超過20分鐘。記者注意到,場地內還有充電樁,不少大巴正在充電。
“除了即停即走的大巴,場地內還有18個停車位,可供旅游大巴長期停靠。”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兩天市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將到現場調研,未來將對大巴長期停放進行市場定價。
規劃
旅游集散中心即將啟用
不僅如此,廈門北站南廣場旅游集散中心改造工程正在進行。旅游集散中心就位于大巴專屬停靠區內,計劃5月1日前正式對外開放。
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改造把原有BRT場站管理房和售票處改造為旅游集散中心,并分為三塊區域,分別為空鐵聯運機場大巴等候區、旅游大巴旅客等候區以及長途大巴旅客等候區。也就是說,今后乘坐旅游大巴的乘客將有專屬區域可遮風避雨。
“在原有北站出站層‘交通旅游綜合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旅游集散中心將增加空鐵聯運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乘動車轉機的旅客,可以在這里辦理行李托運和值機手續,并搭乘免費的接駁大巴到廈門機場。
除此之外,廈門鐵路建設指揮部、廈門市交通運輸局還牽頭多部門開展廈門北站交通組織、環境改造等提升,如規劃出租車、網約車停靠點,新增出站口取票機及休息座椅等便民項目。
(海西晨報記者 陳起鴻 雷妤 實習生 葉盈盈 黃婧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