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市檢察院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檢察機關以機制創新為驅動,推動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深度融合,探索多元共治的新范式。
2024年,全市檢察機關共辦理司法救助案件87件,救助93人,發放救助金200余萬元,案件數、救助人數同比上升70.5%和69.1%。
為全面提升國家司法救助質效,我市檢察機關堅持“輸血”與“造血”并重、“救急”與“解困”結合,推行“一案一策”個性化救助,推動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深度融合。
目前,多元協同聯動的救助體系已在我市建立起來,檢察機關通過與鄉村振興、民政、婦聯、退役軍人事務、教育等單位建立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銜接工作機制,整合司法救助、教育保障、生活保障、醫療保障、就業指導等方面的救助資源,形成“檢察機關牽頭、多部門協同、社會力量參與”的多元救助體系,群策群力幫助救助對象渡過難關。
司法救助的關鍵在于及時識別困境群體。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鄭國欽介紹,近年來,全市檢察機關通過“主動篩查+機制聯動+協同共治”三管齊下,推動司法救助由“被動受理”向“主動救助”轉變。
依托檢察業務應用系統,檢察機關對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等案件進行關鍵詞篩查,結合家庭經濟狀況、醫療支出等數據交叉比對,精準鎖定潛在救助對象。2024年,全市通過主動篩查發現線索82件,占救助案件總量的94.3%,實現“應救盡救”。
下一步,廈門市檢察機關將深化大數據賦能,推廣運用“司法救助監督模型”,實現線索智能篩查;拓寬宣傳渠道,通過新媒體、送法進社區等方式提升群眾知曉率;持續推動與社會救助深度融合,確保“救于當下,助力長遠”。
(廈門日報記者 張珺 通訊員 李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