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銀城翻動時代新篇。近日審議通過的同安區政府關于同安區十八屆人大四次會議加強“千年銀城 四海同安”文化建設決議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擘畫了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
同安區作為廈門歷史之根、文化源頭,肩負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文脈的使命。今后,同安區將以“千年銀城 四海同安”為目標定位,堅定不移地弘揚閩南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同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加速培育文化新質生產力,推動同安文化發展能級全面提升。
立足千年歷史 古城煥新護文脈
實施方案指出,要擴大文化傳播力,傳承守護文化根脈。具體而言,將深入挖掘同安的“古”文化,用好同安歷史陳列館、縣衙舊址、同安文庫、朱子書院、孔廟等文化場所,進一步固化“賢相故里”“閩學源頭”“提督搖籃”等特色文化標識,為全市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作出貢獻。
眼下,同安已邁出具體步伐。同安區古城片區指揮部于3月21日揭牌成立,成為有力有序推動同安古城片區文化保護傳承、資源活化利用、業態提質升級、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抓手。目前,已梳理首批10個項目擬在今年內開工,有銅魚池、雙溪公園等現有景點改造項目,有松柏林街、南門路、同新路等老舊街區更新項目,還有游客集散水上交通樞紐(古渡口)等新建項目,以多元化項目營造古城新風。
此外,同安區將加快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積極推進第二輪不可移動文物修繕,持續開展“守護瑰寶 文物煥新”行動,探索文物開發利用模式。在此基礎上,找準文物與旅游的對接點,將更多文博單位納入旅游線路,并對文物進行數字賦能,將利用3D數字成像、拓片數字化等技術,實現孔廟碑刻文物數字化保護,盤活館藏文物資源。
從實物載體到精神財富,同安區將持續激活非遺魅力,進一步挖掘民間戲曲、民俗活動、民間音樂、傳統手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鼓勵、支持、培育文化創意、休閑旅游、文化研究等新業態,促進可持續發展。
釋放四海魅力 新城聚勢興文旅
深耕千年銀城底蘊,釋放四海同安魅力。隨著文旅熱潮持續向同安濱海新城延伸,環東浪漫線成為廈門本地乃至周邊縣市游客的熱門打卡地。
連續舉辦多年的“環東風情季”系列活動,成了同安暑期文旅的特色招牌;闊別廈門多年的草莓音樂節落地同安,牽動省內外廣大樂迷的心弦;廈門國際啤酒節去年帶動“啤酒+”消費近億元;國際鐵人三項賽、廈門環東半程馬拉松賽等重量級體育賽事接二連三,帶動周邊酒店、餐飲等相關消費……如今,環東浪漫線充分釋放自然生態魅力、人文歷史氣韻,同安文旅知名度和美譽度明顯提升。
實施方案指出,要提高文化競爭力,激活文化經濟引擎。其中,環東浪漫線正是同安區推動建設文旅消費集聚區的主陣地。接下來,環東浪漫線沿線將打造“后田漁村—陽光小鎮—美峰公園—高端酒店群—丙洲漁村—方特”等夜間生活軸,打造一批網紅打卡點,努力把濱海新城打造成廈門旅游新地標。
在此基礎上,同安區將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串聯“云頂山—舊縣衙—云頂巖”文脈軸線,持續優化古城游、生態游、濱海游項目,拓展工業旅游、賽事旅游、水上運動等新業態,打造多條旅游精品路線,推進古城、西湖片區、新城聚合發展。
同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聚焦歷史文化傳承、文旅融合發展、文教資源聚集和對外交流合作,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助推富美新同安高質量發展。
(廈門日報記者 林健華 通訊員 鄭素描 陳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