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歐洲股份有限公司與法國歐安諾公司合資設立企業的跨國經營者集中申報案,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審查中高效完成無條件批準,涉及標的額達114億元人民幣。這背后,是海絲中央法務區反壟斷審查合規輔導中心的高效對接——第一時間聯動上海、陜西市場監管部門,為企業爭取審查“綠色通道”。這一案例,成為廈門以法治創新護航企業發展的生動縮影。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廈門企業加速布局全球市場,國際貿易、跨境投資等業務蓬勃發展。然而,境外法律環境復雜、合規風險多樣、糾紛解決成本高昂等問題,成為企業“走出去”的隱憂。近年來,廈門市司法局積極融入海絲中央法務區建設,以海絲中央法務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抓手,聚合全鏈條涉外法治資源,打造“全周期、一站式”法律服務生態,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注入強勁動能。
在跨境商事糾紛中,市司法局與市律協一道,推動廈門律師從“幕后顧問”轉向“臺前主導”。2024年,福建天衡聯合律師事務所代理廈門某公司應對美國熱成型模制纖維產品“雙反”調查,精準指導企業填寫問卷、對接美國律所,最終助其獲得加權平均稅率,避免高額懲罰性關稅。福建天衡聯合律師事務所律師劉紅表示:“企業‘走出去’不僅要懂市場,更要懂規則。我們通過全流程輔導,幫企業把風險擋在國門之外。”
專業化律所已成為廈門涉外法律服務的中堅力量。福建世禮律師事務所代理廈門某進出口公司跨境貨物運輸糾紛案時,深入巴西調查無單放貨證據,最終促成和解,挽回企業損失;北京安杰世澤(廈門)律師事務所代理中企與印度公司合同糾紛,靈活應對語言和程序障礙,通過國際仲裁全額追回貨款。
與此同時,面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法律差異,廈門率先構建域外法查明服務體系。福建省域外法查明中心數據庫覆蓋80余個國家和180多個地區法律,擁有當地查明專家超2000人。2023年,一家中國企業在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商業活動時,需要辦理文件的公證手續,并建立針對工廠土地、設備及其他資產的擔保權益,中心通過對烏茲別克斯坦公證與擔保制度的深入研究,制訂了詳盡的方案,助企業避免程序不當造成的時間和成本浪費。(下轉A03版)
(上接A01版)類似案例在墨西哥、中東等地區不斷復制。“從公證認證、擔保設立到公司注冊,企業‘足不出廈’即可獲得跨境投資‘法律導航’。”福建省域外法查明中心副主任王琛說。
為進一步提質增效,護航廈門高水平對外開放,海絲中央法務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12348法律服務熱線為全省提供7×24小時全天候法律咨詢服務。熱線開通以來,月咨詢量1.3萬件以上;網絡平臺上線“海絲法務通”小程序,面向市民及商事主體提供專業服務,目前注冊用戶近7.7萬人,瀏覽使用超97萬人次。成立于1996年1月的廈門仲裁委員會(廈門國際仲裁院)已經建立起專業突出、經驗豐富的仲裁隊伍,成員包含來自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荷蘭、丹麥、俄羅斯、英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仲裁員。
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仲裁機構、商事調解組織,是涉外法律服務的四大主體,培養涉外法律人才也是重中之重。近年來,市司法局聯合市律協、各大專業律師事務所和高校,著力推動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培養,構建起全省領先的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培養體系,商事海事調解中心律師服務團、福建省貿易救濟法律服務中心律師服務團等持續壯大。全市涉外律師人才的專業性和實戰經驗更加突出,這也讓廈門涉外法律服務優勢不斷顯現。
記者 張珺 通訊員 林銳 盧彥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