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類祭掃祭祀活動頻繁,可能導致火災的風險有所增多。我市消防部門提醒:清明將至,市民需注意用火用電安全。
祭祀后,明火不慎引燃供臺,客廳傳來的“噼里啪啦”起火聲和燒焦味,驚醒了睡夢中的李女士。2月6日凌晨,事發翔安一個小區。好在,李女士家常備防煙面罩等消防器材,消防救援人員也及時趕到,處置了火情。3月底,海滄區鐘山社區一自建房,同樣發生了一起因用火不慎導致的火情。住戶在室內祭祀后,未確認火源熄滅便離開,余火將周邊可燃物引燃,導致了火災的發生。
消防人員介紹,不少類似事故,都是因祭祀用火后未及時熄滅,遺留火源引燃周邊可燃物造成的。該類火災多發生在凌晨時分,火源往往無人看管,市民的警惕性也會降低。“若火情處置不及時,濃煙和烈火極易造成人員傷亡。”消防人員說。
小貼士
●清明期間,若用明火祭祀,要有人看守,并遠離可燃物;同時,禁止違規攜帶火種和易燃易爆物品進入旅游景區。
●外出前,記得關閉火源、電源、氣源,清陽臺、清走道、清廚房,也就是常說的“三清三關”,從源頭上減少火災隱患。
●要選擇有質量認證、品牌信譽度好的電子祭祀產品;使用產品時,周邊不要堆放易燃物;定期檢查其電線、插頭有否老化、破損現象,若有異常,及時更換或維修。
(廈門日報記者 羅子泓 通訊員 陳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