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不久的清明假期,央視再度關注廈門文旅“網紅打卡點”成為“長紅點”的現(xiàn)象,報道了廈門地鐵1號線“1.0版海景地鐵”升級為“3.0版藝術地鐵”,它串聯(lián)起廈門主要文化藝術點位,不定期舉辦車廂藝術快閃,再促廈門“文化賦能旅游”,形成“立體文旅動線”。
如同這條“立體動線”一般,廈門文旅今年以來從多個維度創(chuàng)新發(fā)展“文旅+”,催生了一系列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帶動人氣聚起來、消費火起來。濃濃文化味、滿滿科技感、裊裊煙火氣……春節(jié)、清明節(jié)等假期呈現(xiàn)出一片“活力足、人氣旺”的繁榮景象。隨著“五一”假期臨近,廈門正以多元業(yè)態(tài)和創(chuàng)新服務加速“備戰(zhàn)”。
文化賦能 豐富游玩新內涵
“這里好看,幫我在這拍一張!”清明假期,一批批身著國風服飾、頭戴簪花的游人漫步在惠和石文化園拍照留念,結伴動手制作飄著艾香的青團,參與園區(qū)舉辦的清明詩會、清明圍茶會、清明手工坊等,沉浸式體驗清明節(jié)俗文化。
時間再往前,過年期間,燈會、舞龍舞獅、木偶戲、南音展演等一系列熱鬧喜慶的民俗活動和非遺演出在廈門各景點、游覽點上演,吸引大批中外游客感受中國年的獨特韻味,體驗閩南傳統(tǒng)文化。
如何讓文化游更出彩?告別傳統(tǒng)單一的“游園”模式,今年我市越來越多的文旅場館和景區(qū)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多元、文化味和新鮮感滿滿的游玩體驗。
近年來,我市始終注重涵養(yǎng)城市文化品格,堅持以文塑旅為游客帶來不同體驗。每年一度的廈門市民文化節(jié)、書香鷺島活動月等城市品牌活動,文化服務和文化場景推陳出新,逛文博、觀非遺、賞民俗、品閩菜,對閩南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立體呈現(xiàn),正將濃濃文化味根植在游客的印象中。
科技加持 創(chuàng)造潮酷新體驗
市民游客帶著孩子走進科技館、科技探索中心,看新奇展品、做科學實驗、玩互動游戲;AR、VR、元宇宙等技術在文旅領域廣泛應用……近來,眾多“科技+文旅”新場景,讓在廈旅游成為一種潮酷體驗。我市正持續(xù)煥新數(shù)智文旅體驗,用科技為廈門文旅注入新活力。
今年春節(jié)期間,同安竹壩南洋書院的“中漫元宇宙館”正式對外開放,只需戴上VR設備,即可穿越到虛擬世界,“無人機足球比賽”讓游客可操控無人機進行足球賽,在空中一決高下;在SM商圈,“秦潮覺醒”XR沉浸式體驗等潮流玩法讓年輕人蜂擁而至;鼓浪嶼元宇宙則變身大型捉迷藏現(xiàn)場,以鼓浪嶼1.88平方公里的面積為藍本,通過高精度3D建模,打造了一座讓全球用戶觸手可及的“賽博島嶼”。
近期在廈啟動的市重大文旅項目“知行嶺文旅科技產教融合基地”更成為新亮點,整合了文旅、科技、影視等資源,打造數(shù)字教育小鎮(zhèn)和微短劇拍攝基地,開放后為游客提供“科技+文化”的多元場景。
煙火升騰 入境游現(xiàn)新氣象
如今在廈門街頭,時常能見到外國友人的身影,他們盡情享受陽光沙灘,在市井街巷City Walk,感受閩南文化、打卡美食。浪漫優(yōu)雅、升騰著煙火氣的廈門,令越來越多海內外旅客心向往之。
八市、沙坡尾是品嘗古早味、感受煙火氣的休閑好去處;“茶桌仔”成為體驗功夫茶、感受“小確幸”的休閑新方式;新晉“網紅打卡地”十里長堤催生出后備廂經濟、露營經濟、市集經濟等新業(yè)態(tài)……中山路、八市、沙坡尾、十里長堤、山海健康步道等高品質市民空間成為City Walk熱門目的地,游客爭相體驗廈門這座“閑不住的休閑城市”。
在裊裊煙火氣的背后,離不開強有力的服務“硬核托底”。去年開始,我市大力實施文、旅、商、體融合計劃,多元拓展新興業(yè)態(tài);每逢長假,部分道路免費停車、增加公交專線、精品演出免費看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為市民游客提供貼心便捷的服務;在入境旅游政策利好的加持下,我市推出“中轉+城市游”創(chuàng)新產品,有力推動入境、支付、游覽等便利化工作,為外國旅客開啟美妙“絲滑”的旅程。
濃厚的煙火氣、悠閑的“City Walk”、時尚的潮玩風、浪漫的藝術氣息、多元的國際范……繁榮的文旅市場映射一個生機勃勃、主客共享的廈門。
(廈門日報記者 吳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