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旅客高效通關。
15日,廈門國際郵輪中心二期新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當日共有1800余名出境旅客在廈門郵輪港海關的監管下順利通關,搭乘“愛達·地中海”號前往日本。后續,在廈搭乘郵輪的旅客都將在新航站樓通關、登船。
據了解,新航站樓建筑面積6.8萬平方米,是集休閑、購物商業、度假、觀光、居住、辦公于一體的郵輪母港綜合體,年設計吞吐量可達80萬人次。
新航站樓以旅客體驗為導向,全面提升通關效率。一方面,實現海關、安檢“一次過檢”,通過數據聚合與視頻分析重構技術,將海關行李查驗和港站運營方的安全檢查合二為一,旅客出境通關僅需進行一次行李檢查,等待時間縮短50%。另一方面,實現“無感通關”,新航站樓使用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實現非接觸式的無感監測,旅客從離船到通關結束平均僅需約10分鐘,通關時效提升約50%。
據廈門郵輪港海關副關長秦浩介紹,國際郵輪具有上、下客集中的特點,通關過程中人員密集、大件行李多,對比傳統的海關和安檢分離檢查模式,新航站樓出境通關流程將海關和安檢檢查設備進行智能信息互聯,實現“一機雙屏”“一次過檢”,進一步提高旅客通關舒適度、滿意度,實現“無事不擾,無感通關”。
“通關過程挺順暢的,出境的時候只需要將行李過檢一次,我們老年人不用重復去排隊把行李箱搬上搬下,省去了很多麻煩。”作為首批在廈門郵輪口岸體驗郵輪出境“一次過檢”的旅客之一,來自重慶的劉先生感慨道。
數據顯示,2024年廈門國際郵輪母港接待郵輪31艘次,旅客吞吐量9.47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320%。(福建日報記者 林梓健 通訊員 陳哲 何祥 陳圖涵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