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我市組織開展城市道路窨井蓋整治工藝創新與實踐現場觀摩會,此舉旨在交流與分享窨井蓋整治養護的新方法、新思路,以創新手段守護百姓“行道安寧”。
據了解,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城市道路的窨井蓋與井框之間可能會因為地面沉降、減震橡膠墊圈老化出現高低差或是縫隙。每當車輛或行人經過時,井蓋受到震動,便會發出“哐當、哐當……”的噪聲,嚴重影響城市生活環境。更令人擔憂的是,若震動過大,可能導致窨井蓋偏移甚至錯位,井蓋形成凸出或凹陷,窨井變“陷阱”,給過往市民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
因此,對于“窨井松動”這一問題,我市將其視為城市基礎設施安全治理保障的重要一環。4月1日至6月30日,市市政園林局開展2025年道路窨井蓋專項整治行動。“治理異響的傳統工藝是對窨井蓋下老化磨損的減震橡膠墊圈進行替換,但是井蓋尺寸不同所適配的橡膠墊圈規格不同,經常找不到適配的橡膠墊圈。”廈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揭開了傳統工藝的痛點:規格不適配再加上橡膠耐候性弱,往往不到半年就需返工維修。
新工藝的出現,讓這些難題迎刃而解。在昨日的觀摩會上,工作人員向嘉賓展示了“鋼絲繩+粘合劑”窨井治理工藝:窨井周邊捆上一圈鋼絲繩,工人們將粘合膠塞補進縫隙中……這種“剛柔并濟”的處理方式,既發揮了鋼絲繩堅固耐用的特性,又發揮了其延展性,鋼絲繩能自由調位適配各類規格井蓋,使其與井框“嚴絲合縫”,窨井蓋的異響也隨之消除。
目前,該工藝已在25條市管道路進行試點,4819座窨井得到綜合治理。市政工程中心應急科科長柯新鵬表示,預計今年內將在全市范圍內逐步推廣應用這項新工藝,讓更多市民享受到“靜音井蓋”帶來的便利,切實提升城市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廈門日報記者 謝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