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作為科研工作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嘉庚創新實驗室主任鄭南峰對此深有體會,他表示:“數字技術作為‘關鍵變量’中的關鍵,正深度影響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那么,數字技術究竟是如何影響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鄭南峰認為,一方面,當前科學研究正朝著極宏觀、極微觀、極端條件和綜合交叉領域不斷拓展,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數字技術正在深刻變革科研范式。
“例如,AI模型正推動新物質發現向可預測、可設計方向轉變,逐步取代傳統耗時的實驗過程。在電化學能源領域,隨著對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環壽命要求的提高,AI與智能制造技術的結合有望突破現有瓶頸。”鄭南峰以自己深耕的新能源、新材料研究為案例解釋。
在鄭南峰看來,數字技術不僅重塑著科研范式,也為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新的可能。因此,近年來,鄭南峰積極帶領嘉庚創新實驗室擁抱新技術,尋求科研范式變革。
嘉庚創新實驗室是福建首批四家省創新實驗室之一。據悉,在名譽主任田中群院士帶領下,嘉庚創新實驗室創建了人工智能應用電化學聯合實驗室,通過AI賦能電化學基礎研究創新。同時,創建24小時無人值守的智慧材料實驗室,以數字技術尋求材料科學研究新范式。
另一方面,數字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重塑產業發展格局。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與數字化、智慧化技術深度融合,正成為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
基于這一前瞻性認識,近年來,鄭南峰帶領嘉庚創新實驗室在相關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例如,嘉庚創新實驗室利用AI調整模型,構建數字孿生模型與采集大數據雙驅動的智能診斷系統,完成了我國首艘油電混合拖輪的智能機艙和智能能效系統研制。據悉,裝船一年多來,該船年均綜合節能26%,并獲得“全國首艘綠色應急拖輪”授牌。
再如,由嘉庚創新實驗室與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團在漳州古雷共同建設的福建省綠氫中試基地,致力打造綠氫制—儲—用的全鏈條技術驗證平臺。該平臺通過引入數字技術,可實時監測和優化綠氫生產中的能耗和安全性等關鍵指標。未來,以閩南海上風電基地為核心,運用風電綠氫制備大模型與數字化智能管控等技術,推進綠氫耦合化工生產,建設零碳產業園,可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地方氫能產業發展提供“福建方案”。
不僅如此,嘉庚創新實驗室還聯合能源、信息、制造等多學科力量,在廈門科學城啟動“專精特新”智慧儲能大型科研基礎設施項目,并與蘇州實驗室、浦江實驗室等國家實驗室以及寧德時代、華為等頭部企業展開深度合作,推動科研與產業融合。
當下,數字技術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對我國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至關重要。對此,鄭南峰呼吁要構建自主可控的數字生態,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他建議:“強化數據主權治理與專業化數據庫建設,構建安全高效的數據生態體系,加快自主工業軟件與智能模型研發。”(福建日報記者 胡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