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聲音
自貿區要配有創新機制
王勇(廈大臺灣研究院碩士生導師):廈門獨特的僑鄉經濟、對東南亞華人聚集區的向心力、對臺五緣特色及在立法上的自主權,使得廈門自貿區在經濟和政治雙重屬性上具有特別優勢。
而在打造自貿區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自身特色的發揮和優勢的強化。例如,要繼續以廈門為中心,做大做強兩岸區域經濟,提升廈門自貿區成為兩岸的經貿腹地,以此加強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經濟增長活力。
對于廈門自貿區申報,我有三點建議:1.隨著廈門自貿區的推進,政府的職能必須轉變,減少外企落戶審批程序,要從管理本地企業的觀念轉向為外商提供便捷服務;2.改善目前的投資環境,嚴格實行準入機制;3.創新經濟體制、更新管理觀念,推動廈門以金融服務業、港口物流業以及旅游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轉變。使這些軟件與設立廈門自貿區的理念相匹配和適應。這某種程度上,比政策優惠來得重要。
自貿區可提升廈門分量
沈秋明(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教授):如果自貿試驗區順利獲批,其對拓展廈門經濟腹地,連接與臺灣等地的交流合作,對廈門乃至福建經濟自由空間的拓展都大有裨益,也能讓區域經濟的活躍度和可持續性得到強化。
廈門將迎來史無前例的新機遇,也將徹底帶動城市經濟模式、產業結構的轉型。整個廈門市在東部沿海的經濟格局和分量都將上升一個檔次。
兩大猜想
廈門自貿區可能有多大?
上海自貿區,最終涵蓋4個地點: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合計28.78平方公里。
若廈門正式申報,自貿區范圍會有多大?
廈門現有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有象嶼保稅區、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廈門出口加工區、象嶼保稅物流園區、海滄保稅港區、火炬(翔安)保稅物流中心B型以及航空港,俗稱“六區一港”。
復制“上海經驗”,廈門可將這幾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成中國(廈門)自由貿易試驗區,這是一條比較成熟的路子。
不過,還有人提出了更為大膽的思路。
據臺灣經濟研究院顧問黃崇哲透露,臺灣“行政院”在今年3月底提出的“六海一空一農技”的“自由經濟示范區”,就是希望借由物流、人流、金流、信息流及知識流的法規松綁,將自由貿易的范圍擴大到全臺灣,將臺灣打造成為“自由貿易島”。
而臺灣這個“自由貿易島”,看中的正是大陸廣大的腹地,他們希望利用這潭活水促進臺灣經濟轉型,借“兩岸共同市場”把臺灣發展成為“亞洲門戶”和“全球運籌中心”。
面對臺灣如此“野心”,如果廈門僅推出“六區一港”進行對接,恐怕很難滿足其胃口。
所以,有人提出,廈門不如先走一步,大膽改革,跳過中國(廈門)自由貿易試驗區階段,直接建成“廈門自由貿易島”,整合周邊衛星城市的產業,以增加對臺灣的磁吸效應。
廈門自貿區可能叫啥名?
上海自貿區經反復醞釀,最終被冠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個名字。廈門自貿區若正式申報,它的名字可能叫啥?
一位參與相關方案探討的有關人士透露,由于“對臺”合作是廈門的獨特優勢與重要使命,所以,從目前種種探討來看,“對臺自由貿易區”是其中可能的一大選項。(記者 易福進 駱余民 溫航 林靖東 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