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周刊·第十五期
病人鼓浪嶼
閩南網10月14日訊 說到福建,很多外地人未必知道福州,卻聽說過廈門。如到廈門旅游,則十之八九會去鼓浪嶼。
對于普通游客,鼓浪嶼是美麗的“海上花園”,有日光巖、鼓浪石等自然景觀,有歐洲或南洋特色的莊園建筑,空氣中還四處充滿音樂氣息。文藝青年則會迷戀舒婷筆下寫過的,那些惹眼的三角梅,和那些在老宅子里留戀時光的貓。
就說貓吧。如今鼓浪嶼的貓很多,但島上居民張小姐卻越來越恨貓:這么多貓,為何老鼠比她小時候多了這么多?
老鼠多,乃是因為遍地小吃攤和油污狼藉。
本期海都《深讀周刊》,我們試圖展示的,不是一個人所共知的碧海藍天的美麗海島,而是光鮮亮麗、人氣爆棚背后的隱憂——我們姑且把她叫做“病人鼓浪嶼”吧。
病人鼓浪嶼
病者一,浮腫。
國慶黃金周前夕,告誡你N個“人山人海”的景區別去的帖子滿天飛,其中一定就有鼓浪嶼。毫無意外,鼓浪嶼最終“淪陷”了。最多一天上島8萬人,超合理流量數倍,上日光巖排長隊,只能停留5分鐘。這還算文明的。有一名內急大媽看女廁外排隊老長,插隊,結果就被游客憤而拍磚。
這樣的浮腫,以至于總有人不無擔心地調侃:這個島,會不會哪天被踩沉了?
病者二,大小腿。
島上開家庭旅館的就有很多話要說。鼓浪嶼游客多,自然床位緊俏好賣;然而政府卻在2011年暫停辦證,一暫停就停了三年。多達400多家的家庭旅館,竟有200多家是“無證經營”,一些店主甚至因此被送拘留所。要知道,2006年,政府還在鼓勵他們去談產權問題,出資開發。
福建的海島很多,鼓浪嶼之所以特別,得益于她的人文特色。鼓浪嶼也一直在“人文社區”和“人文景區”中左右互搏。從2008年起,旅游日益發展到極致,而島上的學校、醫院等則被逐步搬走,居民流失。由此造成一腿粗,一腿細,以至于2016年申遺或將泡湯。
我們關心,這樣的鼓浪嶼,缺乏游客體驗的鼓浪嶼,會贏得多少回頭客?會得到什么樣的口碑?
最近鼓浪嶼的兩條新聞,同樣讓人霧里看花:一是游客承載量被重新測算,日最大游客量改為6.5萬人次,之前則是3.9萬人次;另一條則是下周起,游客輪渡提價到30元~50元。
一個是對旅游業開閘放水;一個則被解讀為限客,發展人文社區。病人鼓浪嶼,到底何去何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