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體驗經典組織讀書會
順順 36歲 廈門理工學院一名輔導員
“我們很深刻地討論一本書,有時在談話中發現了自己”
我時常想起念碩士時,為了準備第二天的讀書會,我會通宵在自習室熬一晚,進入一種“別煩我,不知道我在看書嗎”的模式。只有經典之作才能體驗的奇妙的情緒之中。因此,我想組織個讀書會,聚一幫書蟲,既能督促自己不斷閱讀,又能借助別人的觀點,把一本書讀透,讀厚。
博雅讀書會成立之初,潛意識里我知道繁忙的生活遲早會擠垮讀書會,只是沒想到這個過程僅用了一年。最后一次讀書會在上個月結束于廈門曾厝垵一家客棧里。除我之外,李菲和她父親也來了。三人讀書會如常在一首詩里開始。
“我愿我能在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凈地……”李菲照著iPad念這首泰戈爾的詩。李先生看著女兒,一臉驕傲。李先生和妻子離異后,參加讀書會是他每周探望女兒的一部分內容。茶歇時,李先生常對我說,私下,他不知道怎么和女兒交流。現在,閱讀讓父女倆有了共同語言。他也試著去讀女兒愛讀的書。
因和曾厝垵一家客棧老板熟稔,讀書會以前固定在庭院舉行,最多時,60多平方米的庭院聚了30多位書友。書友都是已工作的人,他們覺得,城市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更像一座座孤島。與其窩在家里獨樂樂,不如走出來眾樂樂。現場每個人必須發言,我們很深刻地討論一本書,有時在談話中發現了自己。
在閱讀的世界里,每個人的心會靠近,讀書會成就了幾對眷侶。這讓我想起一位罹患癌癥的同事,他和妻子都是讀書會的書友。在等待確診結果出來的那段時間,他和妻子沒法直面這個問題,兩人甚至不知怎么交流。
那時,讀書會正在讀《相約星期二》,這是一部關于生命的書。男主角莫里教授患有叫做“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簡稱ALS)的疾病,屬于不治之癥。從下到上,每個器官逐漸退化。最后,莫里只能通過插在喉部的一根管子呼吸,而他清醒的神志則被禁錮在一個軟殼內。從發現患病到死去,莫里只活了一年多。直到莫里生命最后一刻,他保持著清醒!他說:“我當然在受罪。但給予他人,能使我感到自己還活著。汽車和房子不能給你這種感覺,鏡子里照出的模樣也不能給你這樣的感覺。只有當我奉獻出了時間,當我使那些悲傷的人重新又露出笑顏,我才感到我仍像以前一樣健康。”
后來,同事告訴我,回家后,他們的談話內容始終圍繞著書里主人公的命運以及人類的命運展開。他們兩人常一人霸占沙發一頭,開始閱讀,分享觀點和思想。確診結果出來時,他和妻子平靜地接受結果。他說,他會努力接受治療,因為他前所未有地想了解妻子。之前,他們因相親認識,而后閃婚。
10月份剛當上父親的我,已經有些焦頭爛額,常一邊哄襁褓中的孩子,一邊趴在床邊睡去,加上書友也被各種事情牽絆,讀書會只能解散。但這仍是一份美妙的回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