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輪進出港,萬人矚目,但很少有人去關注巨輪旁邊的那些“小個子大力士”——助推巨輪前行的拖輪,更沒有人去關注拖輪上的那些船員。如果沒有他們,巨輪就無法進出港,正是由于他們的日夜辛勞,廈門港口才這么熱鬧繁華,井然有序。
昨晚8點半,記者登上“廈港拖十八號”拖輪,體驗船員們不一樣的“夜生活”。
■解纜繩看似輕松,其實不容易,記者(右)費了半天勁才解開。
■一拉一頂,巨輪緩緩離開泊位。
【作業】
“小個子”力氣大 一個半小時搞定“巨無霸”
船員與岸上溝通都使用類似對講機的高頻信號。記者采訪時,對講機突然響起:“廈港拖十八號,船隊叫。”這是來自岸上調度室的指令。聽到指令后,船員回答:“船隊,廈港拖十八號收到。”那一頭又發出命令:“納瓦里諾貨輪嵩嶼01號碼頭離泊。”
一聲“收到”后,船員們立即有條不紊地忙碌起來:駕駛員走上駕駛臺,了解實時潮汐規律,規劃路徑;輪機員走進監控室,啟動主機;水手走上船頭解開纜繩;機工走進機艙協助輪機員。
直徑20厘米粗的纜繩纏繞在栓上,船員幾秒鐘就輕松解開了。記者事后試了一把,纜繩非常重,一圈一圈解開非常費勁。
接著,兩艘拖輪同時出動,一艘在貨輪的船尾拉,另一艘在貨輪的船頭頂。在兩艘拖輪的“一拉一頂”之下,貨輪開始順時針旋轉,不久,貨輪的船尾慢慢與泊位拉開了空間,隨后,貨輪調頭駛離港口。
整個過程持續了約一個半小時。
【待命】
24小時待命,經常睡夢里也覺得有任務來
■準備就緒后,船員向貨輪打出手勢。
孫衍全是“廈港拖十八號”其中的一名駕駛員。他告訴記者,一艘拖輪一般由15名船員組成,實行“三班倒”。船員進入拖輪后就必須遵守船上的制度。必須穿上工裝,嚴禁飲酒、吸煙、賭博,也不允許下海游泳和釣魚。不過,船上配備了相應的設施,沒有作業任務時可以讀書看報,或者看電視、上網。除此之外還有杠鈴、臂力器等器材,供船員們鍛煉。孫衍全說,這艘船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第二個家。
由于貨輪靠泊或離泊的時間不固定,當班的拖輪船員必須24小時守著對講機,等待指令。
孫衍全說,雖然拖輪船員一個月只有10天在海上,但這10天并不好過。晚上不需要作業時,他們會到休息室睡覺。但是從來不敢睡死過去,一旦接到任務,就得立即爬出被窩。作業時精神要高度集中,時刻警惕拖輪四周發生的情況,一個不留神可能就會造成重大損失。“我已經有輕微的神經質了,經常睡夢里也覺得有任務來了。”
盡管如此,孫衍全還是感到做船員很自豪。他說,市民的吃、穿、住、行、用都離不開輪船運輸。“如果沒有我們,貨輪根本無法靠岸,我們也算是為‘美麗廈門’盡一份力了。”
【生活】
收入水平不低,談戀愛卻成問題
輪機員葉獎金說,他之前跑了近10年的遠洋貨輪,結婚后不久就轉行做拖輪船員了,因為遠洋船員太孤獨了。
葉獎金說,他在跑遠洋貨輪的時候,同船的一名船員家里給介紹了一名對象,見過面之后,雙方感覺不錯,兩人迅速墜入愛河。但他的同事出海跑船,雙方只能靠電話聯系,每個月要花幾千元的電話費。他們堅持了半年后,最終還是分手了。“這種情況在遠洋船員中很普遍,很多船員都只能閃婚。”
交談中,很多船員多次表露出對能否找到另一半的擔憂。大學幾乎都是航海專業,班上一個女生也沒有;工作后,身邊依然都是男的,生活圈子更小了。他們說,雖然他們收入水平不低,但是由于休息的第一天要補眠,根本沒精力去瘋玩。休息的第二天也不能玩,因為隔天要保證百分之百的精力上班。
孫衍全說,成為船員后,有一段時間要求給船上的廚師打下手,“不少船員都很會做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就是很難找到女朋友。”船務公司的口號是“同舟共濟,幫來幫去”,私下里他們開玩笑說就是得互相幫忙介紹女生,解決終身大事。他還問記者:“有認識合適的女生嗎?可以給我們船上的兄弟介紹介紹。”
【關于“廈港拖十八號”】
“廈港拖十八號”的外形與普通輪船無異,長38.28米,寬10.4米,在輪船中算“小個子”。但與普通輪船不同的是,它是“小個子”中的“大力士”。它配備兩臺主機,每臺主機功率約2000千瓦,具有5000匹馬力。如果一輛普通汽車馬力為100匹,那“廈港拖十八號”的馬力相當于50輛汽車最大馬力值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