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養老金和醫保報銷比例、大病保險省內即時結算、補充工傷保險率先實施、上微信辦社保業務和找工作……作為我市重要的民生保障部門,市人社局去年出臺一系列惠民便民政策,交出了一份讓市民滿意的答卷。待遇越來越高,辦事越來越方便,是市民的真切感受。2015年,我市在就業、社保、人才隊伍建設、人事制度改革、工資收入分配、勞動關系等方面還將有哪些新舉措?近日,記者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兼市公務員局局長李欽輝進行了專訪,為讀者進行一一解讀。
■今年我市將探索新生兒出院后,先用母親的社保卡為新生兒結算醫療費。
【社保提升】
新生兒結算醫療費 將不必先墊付再報銷
推進本市新生兒醫療費用即時刷卡結算業務
今年我市將提升基本醫療保障水平,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完善參保人員自付醫療費困難補助政策。在養老保險方面,今年我市將做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工作。做好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調整工作,大力發展企業年金。
李欽輝說,新生兒出生后,在出院前都會發生一些醫療費用。目前這些費用還需要先墊付,等辦好新生兒社保卡后,再去辦理報銷。今年我市將推進本市新生兒醫療費用即時刷卡結算業務。可先用母親的社保卡為新生兒結算醫療費,等新生兒的社保卡辦好后,系統再自動劃轉,不需要再專門去辦理報銷,更加方便市民。
【就業創業】
兩個市場將統一管理,方便求職者和企業
探索打破人才市場和人力資源市場隔閡,建立多層次統一市場
2015年,我市力爭新增就業1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為此,我市將開展全方位企業用工服務。加強企業用工形勢分析,引導企業開展淡旺季用工調劑;繼續落實各項補貼補差和勞務協作獎勵政策,為企業用工降壓減負;引導企業適當提高工資待遇,增強廈門在全國人力資源市場中的競爭力。同時創新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
值得一提的是,以市人社局和市公務員局機構改革“兩局合一”為契機,今年我市還將推進多元化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探索打破人才市場和人力資源市場橫向隔閡,建立多層次統一市場,將實現大學生、白領和普通務工人員的就業信息實現統一管理,企業招聘更方便。
【人才建設】
知名人才服務機構有望入駐廈門
建立剛柔并進,多種高級人才并重的引才體系
2015年,我市將建立剛性引才與柔性引才并進,高層次人才、創新性人才、海外人才、留學人才、領軍型創業人才并重的引才工作體系,形成立足廈門、服務海西、聯系兩岸的區域性人才市場,促進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自由流動、合理分布。
今年我市將做好“海納百川”、“雙百計劃”等人才政策的落實。拓展人才引進渠道,推動海內外知名人才服務機構入駐廈門。加大專家服務力度,做好博士后管理工作,推動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計劃和知識更新工程,提升繼續教育基地的服務水平。擴大海外智力引進,加大外國專家服務力度,加強出國(境)培訓管理,積極引進海外留學人員來廈創新創業。
【人事改革】
將招第二批聘任制公務員
進一步優化公務員考錄流程,嚴格控制超職數配備
2015年,我市將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職稱評審制度,提高職稱評審的科學化和公信力。將加大人事培訓力度,以能力建設為中心,提升機關、企事業單位培訓質量和水平,推進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工程。
同時,今年將繼續推進公務員聘任制試點,開展第二批聘任制公務員招聘。探索進一步優化公務員考錄流程,不斷完善公務員考錄工作。還將加強公務員日常管理,嚴格控制超職數配備,優化年度考核激勵機制。
【勞動關系】
建筑行業將推廣“無欠薪”項目
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和定期通報制度
勞動合同簽訂率要達96.5%,小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要達91.5%,工資集體協商的建制率要達95%,這是今年我市在勞動關系方面的目標。
為此,今年我市將圍繞“創新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努力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上取得新成效。進一步推進“1118”和諧勞動關系示范工程建設,各區要確定至少一個街(鎮)、一個社區、一條商業街(樓宇)和至少8家小微企業作為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示范點,為我市經濟轉型發展構建更加和諧的勞動關系和社會環境。
另外,今年我市將在全市建筑項目推廣“無欠薪”項目活動,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和定期通報制度。加強小微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企業監察,規范管理企業勞務派遣用工。
【2014年大事件】
●2014年1月1日起,我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到230元,增量全省第一。
●2014年7月1日起,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原來的390元提高到430元,高出國家規定,門診醫療費報銷比例提高5%,每年可減輕參保人員1500多萬元門診醫療費負擔。
●醫保復合式付費方式改革受到國家醫保專家組的肯定。
●大病保險實現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參保人在省內全省聯網定點醫療機構異地就醫時“零現金”“零等待”“零資料”“零報備”。
●263個村衛生所納入醫保服務體系,農村居民憑社保卡即可在家門口的村衛生所就醫并即時結算醫療費。
●11家養老服務機構納入醫保定點服務管理,解決參保老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的醫療費用結算問題。
●公務員面試首次采用電子評分系統,由電子評分系統對考官打分進行實時監控,出現異常分數現場預警。
●完成廈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事業單位統一考試組織工作,共有4.12萬人報名。
●率先實施臺灣特聘專家服務:首批特聘臺灣專家11人已來廈工作。
●在全省率先設立駐街道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室和街道仲裁派出庭,實現勞動維權零距離;
●廈門12333十周年,專家評價:“廈門12333十年的發展,在技術和管理上走出一條成熟的路子,成為全國的典范,值得各地借鑒”。
●建設社保醫療費用全流程智慧醫保信息管理平臺,電子社保獲“智慧廈門”應用示范十佳項目和最具社會效益獎,“廈門社保”微信公眾號入選2014年度微信優秀案例20強排行榜。
【聲音】
今年,市人社局將圍繞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的工作主線,深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面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穩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穩慎推進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在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中更好推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科學發展。同時,廈門作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將加快信息消費,努力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兼市公務員局局長李欽輝
【數字】
截至2014年底,全市用人單位就業登記在職人數159.06萬人,同比增長3.87萬人。其中本市員工49.80萬人,來廈務工人員109.26萬人。
2014年,我市城鎮新增就業18.29萬人,本市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2.68萬人,2014年12月末我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03%,實現年度控制在4%以內的目標。
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2838元,整體水平居全國前四名。
2014年,廈門12333專線共受理市民咨詢電話223.44萬人次,其中人工服務共受理85.15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