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臨近,兒童玩具消費成為高峰。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兒童玩具消費預警。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白海濤也特別提醒家長,把好關,避免兒童玩具成為危及健康的“殺手”。
■第一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白海濤提醒家長:毛絨玩具也要常消毒。
【案例】
吞下天線寶寶小海綿 兩歲娃腸梗阻險喪命
白海濤說,因玩具導致的意外傷害,兒科急診經常遇到。有一次,一個2歲左右的孩子就診時,哭喊著肚子痛,還伴隨嘔吐。我們初步診斷是腸梗阻,原因不明,直到做手術治療時取出異物(一塊小海綿),家長才發現這是玩具天線寶寶的一個配件。小孩不知什么時候吞到了肚子里,小海綿吸收腸液后不斷膨脹,險些奪取一個幼小的生命。
她感嘆類似這樣的急診病例還有很多,比如還有小孩將小花生殼、小哨子、小筆帽、小彈珠等吸進了氣管里或者鼻腔里。她特別提醒家長,最好別給學齡前兒童買銳利的、小顆粒狀玩具,家長隨時檢查孩子正在玩耍的玩具小配件,一旦發現破損,立即修復或者淘汰。
【提醒】
氫氣球接觸明火會爆炸 碎片吸入氣管易致窒息
白海濤認為,有健康隱患的玩具還包括不正規的塑料類玩具,特別是地攤上兜售的“三無”塑料玩具,這種玩具無論是材質還是生產過程都很難保證。幼小的孩子喜歡將手上的玩具放進嘴里試一試嘗嘗味道,無形中,孩子就像在吸吃這些低劣的塑化劑。
氣球也是一大隱患。有時孩子在玩吹氣玩具時,氣球突然爆裂,孩子不小心將氣球碎片吸入氣管內,極易導致窒息。另外,街頭售賣的五顏六色的氣球絕大部分為氫氣球,非常危險,一旦氣球接觸明火就會“砰”的一聲發生爆炸。她說:“有時在病房看見孩子玩這類氣球,我們都會讓家長趕快收起來。”
對于流行的吹泡泡,白海濤說,吹泡泡的液體是由肥皂、彩色墨水、甘油或洗潔精等制成,大多為堿性,易腐蝕皮膚,且易刺激呼吸系統,過敏體質的兒童則有可能出現過敏癥狀。
【建議】
選玩具要與年齡相適 提倡選擇原木制玩具
白海濤告訴記者:“家長關注兒童玩具的安全性,就是關注小孩的健康成長。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為孩子選擇與之年齡相適的玩具。”
她說,五歲以前的小孩,還不能分辨玩具是否具有危險性。比如男孩子癡迷一些仿真武器玩具,特別是彈射功能的玩具,用于互相對射,一旦傷及眼睛就可能導致一場眼疾。
有的小女孩喜歡毛絨玩具,還要抱著睡覺。實際上有的孩子有過敏性鼻炎、哮喘,不適合選擇積滿了塵螨的毛絨玩具。“我們醫生就最怕家長的無知,導致玩具成為小孩的健康‘殺手’。”
她提倡小孩玩原木玩具。“因為原木制玩具安全環保,其次又不易破損,同樣能啟發兒童的心智。”她特別提醒,家有2歲內的小孩,一定要避免他們接觸體積太小的玩具,要注意玩具體積必須大于孩子口腔直徑才可購買使用。
【本期專家】
白海濤
兒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兒科臨床工作20余年,現任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委員會委員、兒童腎臟病專家委員會委員、兒童血液凈化委員會委員等。
擅長:小兒腎臟、風濕、遺尿及小兒營養等常見病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