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兩違”綜合治理延續著“新增零增長,存量負增長”的目標,通過將日常巡查和群眾舉報相結合,對新建違建發現一處查處一處,對違建行為“零容忍”,真正做到“露頭就打,出土就拆”。
【現場】
破壞周邊景觀 七棟小木屋被拆除
這是馬約翰廣場側面一條“曲徑通幽”的小街,南連菽莊花園,北接馬約翰體育場,漫步其中,本該舉目可及的美景,卻被盤踞在街旁的七棟小木屋破壞了——十多年前,出于商業開發的目的,這七棟小木屋在未經規劃審批的情況下臨時搭蓋而成,作為店面出租使用。
【治理后】
小木屋被拆除后,“曲徑通幽”的小街浮現在眼前。
【治理前】
小木屋影響了景觀。
時至今日,島上商業氛圍已然過濃,這些小木屋店面也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使命,而它們與周邊景觀的不協調,卻在日益凸顯。為了讓島上景觀更協調,也為“還空間于民”,去年12月,鼓浪嶼行政執法大隊組織施工隊,依法對其進行拆除,還小街一段通透的空間。眼下,有關部門還將在拆除后的空地鋪磚添綠,完善周邊景觀。
【做法】
建材“漂洋過海” 沒許可不能卸貨
鼓浪嶼打擊“兩違”成績的背后,離不開獨到舉措。
●網格化管理:增強信息溝通形成聯動
鼓浪嶼街道及時牽頭鼓浪嶼行政執法大隊、龍頭社區、內厝社區、工商所、環衛等部門做好網格化工作,將鼓浪嶼轄區劃分成36個社區網格,將執法人員分配到社區網格中,加強信息共享,形成各部門相互配合、共同管理的機制。如社區管理員一旦發現管理區域內有施工跡象,就通知上報街道、執法大隊,大隊及時派執法隊員查看情況。
執法正按照這種“定人、定崗、定責”的運行模式,建立起“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管理網絡,為鼓浪嶼的管理提供了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監督和管理機制。
●“隔日拆”制度:實現“新增零增長”
“隔日拆”制度,即新增違建一經發現,三日內必拆除,正所謂“露頭打,出頭拆”。
“‘隔日拆’效果明顯,原本打算頂風搶建的人,大多打消了念頭。”鼓浪嶼行政執法大隊相關負責人說,依靠“隔日拆”實現“新增零增長”,也讓執法人員更能專心于處理島上多年積累下來的存量違建。
●上島建材報備制度:實現從源頭管控
鼓浪嶼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催生出特殊的違建模式:違建所用的建材,必須依靠船運——對此,鼓浪嶼去年四月底開始嘗試通過報備制度,對違建進行“源頭管控”。
只要有船只載送建材靠岸,碼頭管理人員必先要求貨主或船只提供相應的建設許可,報備通過,才允許卸貨。與此同時,這批建材的具體情況還會被通報給城管部門,城管將持續追蹤建材去向及使用情況。
【原聲】
我們正在努力把鼓浪嶼建設成為“美麗廈門”的“精華版”,開展好“兩違”綜合治理工作,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去年以來,街道嚴格按照市區兩級部署,結合鼓浪嶼實際,深入開展“兩違”治理,確保“違建零增長,存量負增長”。今年,我們將繼續保持嚴厲查控“兩違”的態勢,對島上的存量違建采取“摸清追查、做好工作、堅決拆除”的方式,實現“存量違建負增長”的目標;同時發揮好居民群眾、社區網格員、綜治巡查員、執法人員的共管聯合機制,主動巡查、主動發現、主動處理,將“兩違”徹底控制在萌芽狀態,創建“無違建”街、居。
——鼓浪嶼街道黨工委書記高水來
【數據】
自“兩違”綜合治理開展以來,到今年2月,鼓浪嶼共查處各類違法建設199處,合計拆除面積7981.21平方米——其中2014年共查處各類違法建設161處,拆除面積5705.8平方米,超出年度目標近15%;今年前兩個月,共查處各類違法建設38處,拆除面積2275.41平方米,延續了去年的整治態勢。(記者 黃曉波 通訊員 楊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