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是每個人讀書時代的必備品。看到文具店里各式各樣的橡皮,大多數人會挑選便宜又好用的,廈門電臺主播源源卻不一樣,她會把喜歡的買下來,帶回家珍藏,還會辦“個展”,展出這些寶貝。現在,她手里有上千塊來自世界各地的橡皮擦,有的精致可愛,如同藝術品,有的“年事已高”,帶著歲月的痕跡。它們對源源來說,充滿了美好的童年記憶……
源源開心地展示自己的收藏。
故事
澳洲大男生
和她交換藏品
源源為自己的橡皮收藏辦過好幾次展覽。在她的展覽上,打火機、錢幣、銀行卡、哆啦A夢……各種造型的橡皮擦裝滿柜臺。細心的源源還用可愛的貼紙將柜臺裝飾起來,在上面擺滿贈送給小朋友的玩具,讓人有一下子回到童年的感覺。
她第一次辦橡皮擦展覽時,來了一位澳大利亞大男生,他看見一塊大象橡皮非常激動,掏錢要買,但她說:第一舍不得賣,第二也不用這么多錢。原以為這樣便拒絕了對方,沒想到他第二天又來了,“他說自己的父親收集和大象有關的一切東西,一定要買這塊橡皮,并愿意用他的收藏來換。”后來,這名男生還邀請源源去看他的收藏,包括各類玩具、公仔和小酒瓶。最終,源源被他的誠意打動,挑了一只迪拜駱駝玩偶,達成交換。
“音符”
“美食”
“萌神”
“馬桶”
“火柴”
樂趣
上千個收藏品,個個都有故事
彩色水果、卡通玩偶、手槍、火柴、壽司、海洋世界、富士山、馬桶……滿滿一桌的橡皮,讓人大開眼界。
源源說,她從小學就開始收集橡皮擦,至今已有20多年,存放橡皮擦的盒子就有十來個。如今,大大小小的收藏品已有上千個,每個都有故事。
源源對這些寶貝愛不釋手,將它們整齊擺放,認真分成10類:古樸、旅游、美食、卡通、男生、女生、交通、工具、運動、科技。
她說,大多數橡皮擦來自中國及日本、德國、新加坡、韓國、泰國等地,各有特色。比如,日本、韓國的橡皮擦外形大多精美可愛,而歐洲國家的橡皮擦樣式比較中規中矩,古樸大方,泰國的橡皮則洋溢著民族色彩。值得一提的是,她在臺北西門町的紀念品店閑逛時,驚奇地發現了圣杯造型的橡皮擦。這是一個意外的驚喜,因為她很少看到這種元素的橡皮。
熱愛
每到一個地方
都要去文具店
“家人對我的愛好表示理解,爸爸更是支持我的夢想。”源源笑著說,爸爸是促成這個愛好的“罪魁禍首”。原來,最早收集橡皮是因為爸爸出差回來,給她帶了幾塊精美的橡皮擦,她舍不得用就收了起來,“女孩子嘛,對可愛的東西完全沒有抵抗力。”
之后,她的愛好一發不可收拾,就連身邊的朋友都知道她喜歡橡皮擦,每到一個地方旅游,看到好看的橡皮擦,就會買回來送給她。源源自己每到一座城市,必去的一站就是文具店。在記者采訪的前一天,她剛在沙坡尾的文具店入手了兩塊橡皮擦。
遺憾
錯過“鎮店之寶”
至今還在后悔
不過,在源源的收集之路上也遇到讓她追悔莫及的事。“有次在香港的一家德國知名文具品牌店,看到他們的鎮店之寶——一塊像大磚頭一樣的橡皮,非常特別。但是要1500多港幣。那時我剛畢業,花那么多錢買一個橡皮擦,肯定不現實。”源源說,因為一時的舍不得,就與它失之交臂了。
“金塊”
令人遺憾的,還有北京的一套圍棋橡皮擦,棋子、棋盤一應俱全,價格800元,“特別精致,但我當時沒有狠心買下。想起來,真可惜。”源源笑著說,她希望有緣還能再碰到這兩款橡皮擦,“再貴也得買下來!”
對橡皮擦的熱愛,源源堅持了20多年。雖然平日工作繁忙,但她依然對橡皮擦“情有獨鐘”。如今,源源買到一塊別致的橡皮擦時,還依舊保持著年少時收集第一塊橡皮時的滿足感。她希望,通過展覽,讓同齡人找到一份童年的記憶,保留一份童真,更讓小朋友懂得堅持的力量,努力完成屬于自己的夢想。(本報記者 陳莼 實習生 林依靜)
征集
秀出您的寶貝
分享收藏故事
電話磁卡、舊煙盒、郵票……你是否也是“收集控”?是否也有屬于自己獨特的懷舊嗜好?如果有,歡迎您將您的收藏故事和本報分享,在這里,或者您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收藏伙伴。您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與本報取得聯系:
讀者熱線:968820
微博:@廈門日報(新浪)
微信:微信公眾平臺“廈門日報”
移動新聞客戶端:廈門日報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