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海鹽,你可能只會想到調味品。而在具有臺灣公營事業民營化背景的臺鹽公司里,鹽通過生物科技,不僅可以變成牙膏、香皂,還能變成了面膜、膠原蛋白、保養品,甚至還開發出極似玉石、但硬度還更高的鹽雕文創品。更妙的是,臺鹽這些熱銷兩岸的“鹽生品”,很快就要在廈門落地生產。
27日,晨報記者從臺鹽廈門子公司獲悉,臺鹽攜手臺企多威電子在海滄投資6000萬元人民幣設立的海洋生物科技公司,最快在今年七八月即可投產。屆時年產量達1億支的臺鹽牙膏將在大陸市場銷售。臺鹽公司以技術入股,占總投資案15%股份。
“這也算是臺鹽在大陸第一次投資設廠,未來也希望有更多臺鹽產品落地生產。”臺鹽(廈門)進出口公司董事長羅志明27日接受晨報記者專訪時說,臺鹽1月與廈門方面簽署合約后,加緊進行技術引進和布置生產線。“我們主要是提供先進的海洋生物技術用于生產,這個投資案同時也是海滄區臺商企業轉型升級的典型項目,符合大陸開發海洋資源的發展方向。”
羅志明說,臺鹽最引以為傲的是研發能力,這也是臺鹽在2003年股份制改革掛牌上市徹底告別鹽業專營買賣后,能夠轉型成功的關鍵。“臺鹽完成公轉私改制時,一開始丟了鹽市場40%的份額。不過,靠著技術研發多種產品銷售,把這一塊補回來,而且還超過了原本的市場份額。如今,臺鹽在臺灣共開發出1000多種產品,目前已經進入大陸市場的只有40多種。” 2010年,臺鹽到廈門設立子公司,為在大陸發展業務布局,去年廈門子公司的營業額已經突破1000萬元人民幣大關。“由于兩岸未放開,臺鹽還有很多好東西進不來。未來我們在廈門有工廠了,就可以克服這方面的問題,讓更多好的產品和大陸朋友分享。” 羅志明還告訴記者,由于大陸鹽業專營還未開放,臺鹽則與中鹽進出口有限公司展開合作,通過貼牌代工讓“寶島海鹽”在上海、北京等城市銷售,瞄準大陸中高端食鹽市場。
據了解,近年來,臺鹽大力進軍新市場,除了維持全臺食鹽80%的市場占有率之外,先后涉足包裝飲用水、生物科技、美容保健品等領域。去年逾25億元新臺幣的營業收入中超過60%來自鹽品,20%來自包裝水業務,其余15%來自生物科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書寫華僑興學救國故事2025-04-0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