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質疑廈門這家網絡投資公司“監守自盜”想賴賬
■比特幣是虛擬貨幣,不受法律保護,警方或無法立案
資料圖片
存在投資公司賬上的錢,說是被偷了,損失450萬元左右。投資公司的老板還說剩下的錢不能還給客戶,要等賺了錢再按他們的投資比例歸還。這讓客戶們覺得沒道理,有人擔心投資公司賺不到錢會賴賬,還有人直接質疑是不是老板監守自盜。
客戶們存的錢,其實是比特幣。目前我國尚無相關法律對這種網上虛擬貨幣的交易安全性進行保護,被盜后警方也可能無法立案,所有損失只能由用戶自行承擔。
投資
30個比特幣投進“存錢罐”
等著拿每個月600元利息
浙江嘉興的網友小李去年開始玩比特幣。這種虛擬貨幣非常搶手,他好不容易才“攢”了30個,按去年年底的“行情價”,總價值近6萬元。
網上有專門經營比特幣的投資公司,玩家把手中閑散的比特幣“存”在投資公司,還可以拿利息。“玩比特幣的,都希望能把它兌換成人民幣,不然就等于死錢了。”小李說,他在網上找到了廈門一家叫“比特幣存錢罐”的網絡公司,據這家公司自稱最高時賬上有6000個比特幣。
經過一番“考察”,小李認定這家公司實力不錯,于是去年底將手中的30個比特幣“存”到了這家公司賬上。“就像存在銀行,隨存隨取。”小李說,對方許諾每個月有返利,也是用比特幣的形式折算,“按照人民幣來算,差不多每個月可以拿到600元的利息。”
因為比特幣是虛擬貨幣,所以存錢的“手續”也都在網上進行。小李說,就像移交QQ賬號一樣,只要把賬戶ID和密碼告訴對方即可,他從沒來過廈門,也沒見過這家公司的老板王某。據他打聽,這家公司的客戶有上百個。
變故
“存錢罐”自稱被盜關閉
客戶認為老板監守自盜
今年春節小李過得很不開心,因為2月18日“比特幣存錢罐”突然在微博上發布消息,稱遭遇黑客入侵,損失了3000多個比特幣,官網暫時關閉,無法提現。
“這個微博一發出來,就等于說破產了,我們的比特幣都打水漂了。”小李說,雖然公司承諾,只要客戶們給5年時間,公司會東山再起,把客戶的損失還回來,但大家討論后認為,公司的這個說法不靠譜。
微博名為“郭煒聰Conan”的客戶發帖提出質疑,說公司的行為涉嫌欺詐,老板王某是監守自盜。帖子分析了這條微博的幾處“硬傷”:
第一,公司稱去年10月就有黑客盜比特幣,只因數額小未發現,直到這次一次性被盜空,但該公司在此期間仍在大量吸收比特幣,因此有理由認為老板早有準備,撈足就走;第二,公司稱被盜3000多個比特幣,但網友查證僅2075個,有1000多個沒有交代去向,還有人統計發現公司被盜后還通過其他理財產品收了2000多個比特幣,這些比特幣該公司顯然沒有打算歸還客戶;第三,對客戶歸還比特幣的要求,該公司都答復“要幣沒有”,但何時歸還沒有計劃,因此公司可以借口沒賺到錢一直賴下去。
追討
網絡公司老板賣車先賠客戶
自稱“有東山再起的能力”
廈門的這個“比特幣存錢罐”究竟在哪里呢?3月24日,記者在網上搜索到了這家公司位于軟件園二期的辦公地點。據了解,去年6月三四個人租用某科技孵化公司場地組建這家公司,后來發展到20多人,去年12月搬走了。
隨后,記者聯系到了“比特幣存錢罐”的老板王某,他說比特幣被盜是真的。“總計3000多個幣被盜,涉及100多個客戶,損失最大的客戶有300多個幣。”王某說,3000多個幣按照當時的“市值”,差不多是450萬元人民幣。
王某稱,比特幣被盜很常見,他們還請了律師,2月底報了案,因為是虛擬貨幣警方沒有立案。但記者從廈門警方獲悉,王某確實去過網安部門,只是咨詢沒有報案。而外地曾有相似案例,當事人報案后當地警方未立案。
記者了解到,已有廈門客戶找王某追討比特幣,甚至還威脅他,王某不得不賣掉私家車先賠付。
“我相信我的能力,5年內可以還清。”他說,“我在2010年期間開發了一個APP,個人就分到上百萬元的利潤。做比特幣一年多,個人投資所賺的再加上‘存錢罐’的收入,也有上百萬收入。”王某強調自己有東山再起的能力。
據了解,部分外地客戶打算下月中旬來廈,向王某討說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蕨類植物展現從數億年前 “穿越”而來的盎2025-03-14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