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廈門
廈門位于我國東南沿海,早在明清時期即為“通九澤之番邦”的著名良港,是我國對外交通、貿易的重要口岸和國內物資交流的重要轉運站以及華僑出入祖國的門戶。
鴉片戰爭后,廈門被辟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廈門正式開埠。隨著港口的開放,廈門與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通商往來進一步發展,廈門逐漸成為閩南商貿中心,在東南沿海占有重要地位。
廈門是著名的僑鄉,經濟發展與華僑有著密切的聯系??箲鸨l前,從廈門進出的華僑,每年有幾萬人到十幾萬人。福建全省85%的僑匯通過廈門結轉,歸僑、僑眷在廈門總人口中,約占四分之一。一方面,華僑通過匯入大量僑匯支持廈門經濟發展。僅1905年到1938年期間,匯入廈門的僑匯即高達11.8億元,比同期外貿入超累計還多1.13億元。另一方面,華僑通過辦企業、開發房地產等直接投資,推動廈門經濟發展。正如當時的廈門市政府公報所說:“如非華僑熱心桑梓,踴躍投資,則建設新廈門恐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