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森在瑞士讀碩士時的學生證。
■魯森在自己的西餐廳里當廚子。
核物理學博士、核物理科研人員、石材公司負責人、西餐廳老板,很難想象,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身份,竟集中在一個人身上。72歲的魯森就是這樣一個人。現在,他在集美萬達經營一家西餐廳,一天要接待200多人,“忙得連笑的時間都沒有。”為此,除了周三和周六12:00-14:00外,他的西餐廳中午都不營業,每天只營業三個半小時。
出身
為讓弟弟過得好,博士“下海”做起石材生意
魯森出生在法國,后加入瑞典國籍,是一名核物理學博士。他跑遍了世界五大洲,熱愛烹飪。
年輕時,魯森曾在瑞士著名的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就讀,獲得核物理學博士,后來在丹麥從事核物理科研工作。他說,前幾天,一名顧客得知他曾從事核物理研究后,第二天帶著讀高中的兒子來與他交流,遺憾的是兩人語言不通。
魯森的弟弟文化程度不高,為了讓弟弟過得好一些,他和弟弟一起做起石材生意,沒想到一做就是40年,還在山西大同成立了一家大型公司。由于生意上的需要,他多次往來廈門。8年前,他來廈門定居,生意的中心也轉移到廈門。
創業
離婚后研究廚藝,年逾古稀開餐廳當廚子
去年,年逾古稀的魯森在集美萬達開了一家西餐廳,自己當廚子。8名專職的員工都沒有餐飲業的經驗,魯森就一點點教他們法式西餐的烹飪技巧。
魯森的烹飪技巧是從他離婚后習得的。“結婚兩年后,我和妻子離婚,離了婚日子總要過吧,我還要吃飯。”魯森說,從那時起他開始研究廚藝,經常去餐館取經。魯森說,他相信自己是廈門最好的主廚。他的助手喬艷說,很多菜都是魯森獨創的,而且非常講究。
“魯森的法式料理實在太好吃了。”一位來廈門辦事的法國人說,“從來沒在中國吃過如此好吃的牛排。”魯森說,他的牛排不是用水,而是用紅酒做的。
追求
每道菜力求做精致,希望客人及時用餐不玩手機
餐廳剛開業時,由于地點偏僻,客人少。學生放假時,魯森索性把店關了。今年春節過后,他又重新開張,很多朋友幫他在微博、微信上宣傳,沒想到這家店瞬間爆紅,每天有兩百多人來用餐。
后來,有客人在網上抱怨魯森上菜慢。魯森無奈地搖搖頭:“我實在沒辦法一下子變出那么多美食,如果可以,每天我只想接待50位客人。”前天來了262位客人,魯森在廚房里忙得焦頭爛額,他一甩手:“我不做意大利面了!”大家也拿他沒辦法,老頭子任性慣了。不過,一想到客人遠道而來,他又重新做起意大利面。
魯森說,這樣下去西餐廳要變成快餐店了,大家吃完就走,體會不到美食的樂趣。這讓魯森很煩惱很糾結,他想把菜做得精致一些,可是很多顧客等不了。
有時他用心做好一碟面包,迫不及待想讓客人品嘗,但他們卻低頭玩手機,魯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甚至想上前勸說顧客及時用餐,以免涼了就不美味了。
擔憂
擔心西餐廳變成快餐店,每天只營業三個半小時
現在,最讓魯森糾結的是,西餐廳就快變成快餐店了,他做得很累,很不開心,可是店面不能虧本,店員還要發工資,怎么辦呢?于是,他決定除了周三和周六外,其余時間中午都不營業,營業時間是下午5點半到晚上9點。雖然很多人不解,但他堅持這么做,“實在太忙了,有時連笑的時間都沒有。”
魯森是個工作狂,他說永遠不會退休,店里的樓梯他不知道每天要上下多少次,也許80次,也許更多。他想把每道菜都做得精致,每道菜都親自品嘗把關。
如何在理想和現實中找到平衡點?魯森說,希望大家有好點子就告訴他,他實在是一個只懂得煮菜的餐飲外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