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吸”示意圖
14月7日晚,航行于廈門港東渡航道的菲律賓籍雜貨船“開米”輪因主機失控,無法控制船速,致使追上并與前方航行的利比里亞籍集裝箱船“智利科爾科瓦多”輪貼行。
2廈門海事局VTS中心指示兩船順著航道以同向同速往廈門港2號錨地行駛,并緊急派出海巡艇護航。
3當兩船航經青嶼后,航速開始下降。19時59分,10號引航員報告兩船分離。兩船在指引下分別進入2號錨地錨泊。
在船舶追越過程中,若兩船長度相似且并行橫距較小時,則易產生船吸現象而碰撞。當小船追越大船時,因大船首尾部為高壓區,中部為低壓區,易造成小船沖向大船中部,造成碰撞事故。所以,在兩船并行航行的追越中,被追越船應降低航速,追越船在追越中應加大橫距,以防止碰撞。
4月7日晚,航行于廈門港東渡航道的菲律賓籍雜貨船“開米”輪因主機失控,無法控制船速,致使追上并與前方航行的利比里亞籍集裝箱船“智利科爾科瓦多”輪貼行近一個小時。廈門海事局沉著應對,妥善處理,險情最終成功化解。
據廈門海事局介紹,當晚19時2分,廈門海事局船舶交管中心(簡稱VTS中心)接10號引航員報告其引領的“智利科爾科瓦多”輪尾部與“開米”輪的前半部貼在一起,無法脫開;引領“開米”輪的5號引航員也報告,“開米”輪主機失控,船速無法控制。VTS中心值班人員接警后,經綜合分析,立即指示兩船及引航員不要采取過大的變速變向行動,密切觀察動態,試機應變。同時發布航行警告,疏散航道內的其他船舶。
15分鐘后,兩船保持貼行狀態進入了廈門港主航道,“開米”輪航速沒有下降。VTS值班人員經過會商研究認為,經過一段航程及船舶操縱,兩船船體仍貼在一起,且艏(sh u,船的前部)向基本保持一致,可能是“船吸效應”所致。如不能妥善處理,可能會造成船舶碰撞等次生事故,將嚴重影響整個航道的通航安全及船舶進出港秩序。
同時,考慮到“智利科爾科瓦多”輪船長299.9米,如航道上采取大的動作,可能出現偏離航道或危及船長只有121.2米的“開米”輪安全的險情,穩妥的解決方案就是讓后方的“開米”輪減速后再采取變向分離的做法。
最終,廈門海事局VTS中心指示兩船順著航道以同向同速往廈門港2號錨地行駛,并緊急派出海巡艇護航,同時協調“東海救116”輪做好救援準備。
當兩船航經青嶼后,航速開始下降。19時59分,10號引航員報告兩船分離。在VTS中心的指引協調下,兩船分別進入2號錨地錨泊。經初步檢查,兩船船體皆無破損。
鏈接
船吸效應釀海難
1912年秋天,“奧林匹克”號正在大海上航行,在距離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遠洋輪的100米處,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鐵甲巡洋艦“豪克”號正在向前疾駛,兩艘船靠得較攏,平行著駛向前方。忽然,正在疾駛中的“豪克”號好像被大船吸引,一點也不服從舵手的操縱,竟一頭向“奧林匹克”號闖去。最后,“豪克”號的船頭撞在“奧林匹克”號的船舷上,撞出個大洞,釀成重大海難事故。
后來,人們才算明白,這次飛來橫禍,是伯努利原理現象。
根據伯努利原理,流體的壓強與它的流速有關,流速越大,壓強越小;反之亦然。
當兩艘船平行著向前航行時,在兩艘船中間的水比外側的水流得快,中間水對兩船內側的壓強,也就比外側對兩船外側的壓強要小。于是,在外側水的壓力作用下,兩船漸漸靠近,最后相撞。
由于“豪克”號較小,在同樣大小壓力的作用下,它向兩船中間靠攏時速度要快得多。因此,造成了“豪克”號撞擊“奧林匹克”號的事故。航海上把這種現象稱為“船吸效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推進廈漳同城化 廈門地鐵6號線全線軌通2025-03-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