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想象你們的老師化身“影帝”、“影后”,把課本上的知識“演”給你看嗎?在廈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簡稱“廈門醫高專”)的護理系,老師們就這么干的,他們花了一年多時間,把厚厚課本的重點、難點,都變成一個個時長5分鐘的小視頻,再搬上互聯網甚至微信等社交媒體,為的是讓學生們能夠利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學習。
廈門醫高專學生三年里要有100小時志愿服務時間。(資料圖片)
▲學生可隨時通過手機學習。 (本報記者 姚凡 攝)
上周末,第十六屆全國護理高職高專教育研討會暨全國護理職業教育師資研修班在廈門醫高專舉行,揭秘了廈門醫高專護理系的老師過去一年多悄悄進行的這一被命名為“微課程”行動,他們還應邀向全國同仁做了經驗介紹。今年會議的主題是“信息化背景下的護理教育”。
怎么改?
醫高專認為,
不適應信息化時代就要被淘汰
余惠琴是廈門醫高專護理系副主任,這位畢業于復旦大學護理系的副教授每年都會關注一份全球性的報告——地平線分析報告。這份報告會介紹幾個在未來的一到五年內,在以教育為主的組織機構里可能成為主流的新興技術或實踐。在看完今年的地平線報告后,她松了口氣——報告說,在未來兩年內,高等教育的混合學習、學習空間重構是值得關注的要點。余慧琴說,我們現在做的正是這些事情。
一所專科學校,之所以如此“胸懷世界”,廈門醫高專護理系的老師開玩笑說:“都是被我們校長逼的,他逼著我們往這個方向走。”廈門醫高專校長王斌則說:“哪是我逼的,是形勢逼人!”
王斌始終有緊迫意識:在信息化時代,如果不早日實現課程數字化、學習網絡化,那么,遲早會被淘汰。他認為,在信息萬變的社會,老師不再僅是課堂的講授者,還是 “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抽象問題形象化”的設計者,又是“書山有路尋捷徑、學海無涯立航標”的引路人,更是“學生線上線下互動學習”的組織者。
用大白話來說,廈門醫高專的“混合學習”和“學習空間重構”,指的是這所學校的老師不僅僅滿足“面對面”傳統授課形式,他們把課程“搬”到網上,甚至微信等社交媒體上,供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即學習地點也突破以往教室和圖書館的限制,即護理教育信息化。
廈門醫高專護理系主任林秧說,我們也不是為了技術而技術,護理教育信息化也是學生和專業特點決定的。譬如說,三年的護理專業,需要實習一年,護理課程必須壓縮在兩年,因此一些課程無法講得很細。她認為,護理教育信息化正好能在學習時間上做出貢獻。
怎么教?
45名老師上陣,
把護理專業重點難點拍成小視頻
廈門醫高專的這項課程信息化建設,其實就是現在最時髦的翻轉課堂。老師們把每門護士課程的每個難度、要點,錄成一個5分鐘視頻的微課程。譬如說,心衰竭機理復雜,學生難懂難記,這類知識點就是微課程鎖定的對象。
當然,不止重點、難點,廈門醫高專開發的微課程里,還有手把手的實訓課。余惠琴說,大家都覺得換尿布沒有什么好學的,但是,給老人換尿布,沒有技巧還真不行。老師們在老年護理課的一節微課程,一步步地展示了如何給老人換尿布、洗頭、擦澡,另一節課,則演示如何插尿管。
和翻轉課堂一樣,廈門醫高專微課程的時長也有講究,它一般不超過5分鐘,這被認為有利于學生利用碎片時間學習。
但是,怎么把課程轉換成視頻?也很簡單,廈門醫高專護理系的25名專職教師和20名臨床兼職教師親自披掛上陣。自己也是“演員”之一的余慧琴說,最開始錄制,很不自然,左顧右盼,但是,隨著錄制課程的增多,大家逐漸找到在鏡頭前的感覺。這些業余“演員”憑借熟練的專業技巧,贏得學生們稱贊,他們形容,老師們“演”出“影帝”和“影后”的范兒。
怎么學?
通過在微信設立微教室等方式,
學生可隨時隨地學習
林秧和她同事目前已經完成第一期微課程,它包括10門課,每門課選擇20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5分鐘,不僅有護理知識,還有護理文化,例如護士的禮儀、管理等。
老師們先是把這些資源放到網絡上,供學生線上學習。不過,一項調查促使他們做出改進。這項調查顯示,廈門醫高專的學生擁有手提電腦的大約只有兩成,而幾乎人人都在使用微信等社交媒體。老師們轉而投向微信的懷抱,他們在微信設立微教室,即將微課程“搬”到手機上。
微信上的護理微教室的功能還被進一步拓展,除了課程上傳,還有考試室,即每個知識點學完,學生都可以在考試室找到考題,自我檢測;此外還有案例庫。
余慧琴說,微教室還在建設中,功能還會完善,我們最終要把它變成學生隨身攜帶的“學習器”。
數字
91年
廈門醫高專護理系歷史悠久
用廈門醫高專黨委書記王巧萍的話來說,我們的護理系“有點偉大”。她所說的“偉大”至少有三點:一、廈門醫高專的護理專業有91年歷史;二、連續五年,廈門醫高專畢業生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達到100%,為“全國之最”;三、在國家級和省級的護理技能競賽中,“逢賽必參加,參加必獲獎”。
廈門醫高專的校史顯示,廈門醫高專的護理專業起源于1924年鼓浪嶼救世醫院護士學校,當時是閩南首創。這個“閩南首創”,幾經更名,幾經易址,到如今仍然是福建最好的護士學校。
100%
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高
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平均通過率都不低,不過,王巧萍說,我們是連續五年都保持在100%。100%的奧秘之一是這所學校一直嚴格控制招生規模,據說,廈門醫高專同樣數量的老師,在很多學校一年要招收上千人,而廈門醫高專每年只招收400名學生。
每班30多人的小班化教學,確保了每位學生得到老師足夠多的重視,獲得足夠多實踐的時間,而護理就是一門實踐學科。
99%以上
畢業生就業率高且好
良好的教育使廈門醫高專護理學生深受歡迎,她們實習的單位基本上分布在北京、上海等大醫院。王巧萍說,只要學生愿意,醫院都會留下我們學生。
廈門醫高專校長王斌說,護理系的就業率99%以上,之所以還有人未就業,是因為極個別女生放棄就業。
廈門醫高專的學生不僅能就業,還“就好業”。王斌提供的數據是,四分之三以上的畢業生在三級醫院就業,三級醫院是最高級醫院。
不過,廈門醫高專的就業率似乎不能簡單地從技能上面來解釋。在廈門醫高專,有個鐵打不動的要求,每位學生在三年里要有100個小時的志愿服務時間,她們必須到老人院等志愿服務。
廈門醫高專護理系副主任余惠琴說,我們希望她們在志愿服務中加深對護理工作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