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迎來一次集中爆發——20日,自貿試驗區擴容和負面清單等6個文件同時對外發布。從大幅擴容到實施負面清單,自貿試驗區由1.0升級至2.0,將在哪些方面、多大范圍、何種程度上影響中國經濟的未來?
【由一到四】
筑起全方位對外開放新高地
“4個自貿試驗區從北到南,在東部沿海地區呈線狀分布,構筑起各具優勢、各有側重的對外開放新高地,為在全國范圍內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探索途徑。”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認為,東部地區貿易條件比較成熟,區域指向性更加明確,既可服務于國家戰略,又能帶動周邊地區,還擁有豐富的防控風險經驗,有利于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自貿試驗區升級后,通過抱團產生溢出效應,可以爭取全球競爭新優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說:“更加主動地推進自貿區建設,積極參與重大貿易談判和全球貿易規則制定,提出于我有利的中國方案,是一項關系我國核心經貿利益的戰略選擇。”
【負面清單】
開放倒逼改革釋放新紅利
負面清單是自貿試驗區彰顯開放與透明的標志。上海自貿區成立之初就發布了負責清單,2014年更新后由190條減少到139條。20日發布的負面清單再次取得突破,不僅適用于4個自貿試驗區,條數更是縮減到122條,調整幅度達到12.2%。
“比負面清單長短更為重要的,是背后政府職能轉變思路之變。對外資的管理由審核變為備案,只要不在負面清單上的行業和企業都可以進入,這一變化是革命性的。”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說。
正是制度創新,把自貿試驗區與經濟特區和開發區區分開來。張占斌表示,經濟特區和開發區常常人為制造“政策洼地”,利用優惠政策、減免關稅等手段吸引投資;自貿區的核心是打造“制度高地”,消除政策壁壘,給外資準入放開和國民待遇。
【融合接軌】
與三個支撐帶共拓發展新空間
“4個自貿試驗區與三個支撐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存在交集,在區域發展戰略中發揮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說,以自貿試驗區的開放為先導,帶動區域對外開放,推動內外協同共同發展,實現了三大支撐帶和4個自貿試驗區的優化組合。
與國內自貿試驗區同步,中國正在與多個國家構建自由貿易區,多個自由貿易協定已經簽署實施,還有一些正在談判,內外自貿區相呼應的“雙輪架構”日趨形成。
“通過‘一帶一路’的帶動,中國可以與沿線國家實現互聯互通,實現內外自貿區的戰略對接。”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關秀麗說。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