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同安區首期美麗鄉村講解員培訓班的30位學員,根據學習所得,為各自所在村創作講解詞,并現場進行模擬講解。與開班前不同的是,學員們個個自信滿滿,聲情并茂地介紹著自己的家鄉。最后,培訓老師經過專業的考核合格后,為學員班頒發了合格證書,歷經四天的同安區首期美麗鄉村講解員培訓班圓滿結束。
游客在同安溪林村流連。
同安首期美麗鄉村講解員培訓班合影
挖掘資源
講述美麗故事
“這樣的培訓太好了,要多開展,而且應該要有持續性。”白交祠村副書記楊財穆拿著合格證書高興地說,“以前,只懂得種田,不懂得去挖掘村里的一些資源,更別說怎么去向別人介紹了。通過培訓,對鄉村旅游有了新的認識,涌現了許多想法,回村后便要開始行動了。”
不只楊財穆,其他學員也紛紛表示,原先都不知道要怎么開口,不懂得如何為游客講解,甚至對自己的家鄉不自信。培訓完后,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家鄉那么美,還有那么多可以挖掘的資源,也才知道“原來可以這樣對游客說”。
除了如何創作講解詞、如何挖掘包裝各種資源外,學員們還學習了接待技巧和服務禮儀,這對原先的他們而言也是空白點。“客人來了說請,伸手指方向要伸左手,我是這次才知道的。”溪林村村委李寶瑜笑著說。
四天的培訓,學員們一起學習生活進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培訓結束了,他們相約要到彼此的村莊去參觀,多互相交流。“培訓雖然結束了,但畫下的是逗號,不是句號,未來還將繼續更美好的旅程。”廈門旅游培訓中心主任張斌說,“希望學員們把這次培訓當做一個新的起點,在美麗鄉村共同締造過程中,把所學的知識融入到生活工作里面,吸引更多的游客,發展鄉村旅游。”
做大品牌
帶動村民致富
學員們培訓結束回鄉,他們思索的思索,開討論會的開討論會,行動的行動,根據各自不同的身份做著同樣的改變,一步一個腳印地往發展更好的鄉村旅游的路上走著。
“千層糕好吃又健康,這要告訴游客,他們才會知道。不僅要會做也還要會說。品牌已經打出去,還可以在村里設置廣告牌,讓不知道的游客一來竹壩就被這無聲的‘講解詞’打動。另外,也不妨改變千層糕只有類似圓柱的形狀,做得更多樣更有趣些。”在竹壩管委會開著一家賣服飾和糕點小店的歸僑曾瑞美,她先勾勒出一幅小藍圖。
“長期在外讀書,村子又變化那么大,首先我要自己逛逛,熟悉下,拍些村里的美景、特色的東西,再配上講解詞發在朋友圈,讓更多的朋友看到來玩。現在朋友圈很流行,朋友來玩之后可能又發朋友圈,如此一來,就會有更多的人知道軍營村并前來游玩。”來自軍營村的大學生高亞桑將要這么做。
“村里剛組織開了個會,討論準備要寫兩份講解詞,一份講黨建富民強村,一份講鄉村旅游。這樣重新規劃路線,完善講解詞后,就不會像以前那樣盲目地走到哪說到哪了。村里還計劃在9月份舉辦茭白文化節,提高“一村一品”茭白筍的附加值。”頂村村大學生村官蔡福林團結眾人一起改變,他正在這樣做。
“培訓完后,才真正地認識到,現在不能再只是簡單地種田,旅游可以帶來其他收入。回到村里,我馬上著手承包了一塊地,準備種佛手瓜,游客來就可以賣,沒有賣完的,就喂雞喂鴨,再賣雞蛋鴨蛋,土雞土鴨。另外,“一村一品”白交祠地瓜,現在村民大多是散賣,價格也不統一,這樣不能達到很好的經濟效益,有機會要想辦法統一一下。”白交祠村副書記楊財穆動腦動手,他已經開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