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
■來源:泉州青陽
■入廈時間:五代年間(907-959)
■宗祠所在:禾山五通泥金村。
源流
五代年間(907-959),孫朱從泉州青陽遷居嘉禾里,先居何厝黃頭社小演(今五通),因嫌地窄,開發(fā)前景不樂觀,又遷高林西村,“鑿塘治第”建立柳塘村西倉社。作為孫氏族人中在廈門島最早的開拓者,孫朱傳衍到現(xiàn)在已有三十六世子孫后裔。
姓氏故事
廈門呂氏
是北宋名相后人
說起江頭的呂厝,廈門人都很熟悉,這個地名也是因姓氏而來。那么廈門的呂氏祖先是從哪里來的呢?
市博物館原館長、廈門市姓氏源流研究會顧問龔潔介紹,北宋靖康之難后,北宋名相呂蒙正裔孫春炳、慕良叔侄由河南播遷晉江。宋紹熙元年(1190年),呂氏后人呂廷元遷居浯州(金門)西倉開基,呂廷元五世孫呂朝興于元代移居同安從順里卿樸(今祥平),再分衍大社、新厝、郭厝、溪頭、下厝五社。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呂廷元九世孫呂長順(號潛德)從浯江(金門)遷同安三都西柯鎮(zhèn)霞崎石井,以教為業(yè),人口迅速發(fā)展,成為石井人口最多的大姓,石井因此改名呂厝。今同安呂厝有1400余人,與卿樸(祥平)呂姓同宗共祖。
呂厝面積
曾達三四平方公里
而廈門島內(nèi)的呂氏后人,來自呂蒙正的裔孫呂肇基,屬于另一個分支。據(jù)說,明代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呂肇基從漳州北橋來到嘉禾嶼埭頭(即現(xiàn)在的呂厝),在一個王姓老板的染布廠做伙計,因做事踏實、聰明能干深得老板賞識,升任總管并娶老板千金為妻。
此后,呂氏人丁興旺,將埭頭更名為呂厝社。呂厝土地面積最大時達三四平方公里,東到臺灣街,西到嶼后,南到蓮坂,北到金雞亭。
尋根問祖
如果您對自己姓氏的來源感興趣或有疑問,可撥打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我們將為您尋求權威解答。如果您收藏有家譜等相關資料,也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共同為廈門人找“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