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03個國際護士節,今年的主題是“護士:變革的力量,高效護理與醫療成本”。市護理學會理事長張錦輝說,今年的主題與廈門當前醫改的特點非常契合。
目前,我市注冊護士有近萬人,其中男護士200余人。越來越多的“護士先生”以及高學歷護士的出現,成為醫院里的新生力量。
許麗春(左二)是全省醫療機構唯一的護理學博士。
近200人成健康管理師
護士將逐步走進家庭
張錦輝介紹,目前,我市注冊護士近萬人,根據《護士條例》規定,各級醫療機構必須符合相應的護士配備標準,醫療機構等級越高,需要配備的護士越多。“島內醫療資源集中,因而護士人數也遠高于島外,島內外護士資源分布很不均。”
她說,現在的護士很多都是90后,“這些孩子在家都是父母的寶,到了醫院卻要照顧病人,太不容易了。”
目前,我市正積極推進慢病分級診療、“三師共管”模式。“三師”(大醫院的專科醫師、社區醫院的全科醫師及健康管理師)共同參與,分工協作,其中,由護士擔任的健康管理師功不可沒。“護士在其中扮演著主力軍的角色。”她說,廈門現已組織兩批護士共201人完成了國家級健康管理師培訓,共有190多人拿到證書,其中140多人已投入到社區中。他們與慢病患者接觸密切,負責患者的指標監測、健康教育、生活習慣干預等。隨著分級診療的推進,對健康管理師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目前我市健康管理師缺口仍然較大。
“今后的護理專業內涵外延都將發生明顯變化,護士們將走出醫院,走進社區,還將逐步走進家庭。”她說,醫生培養的成本高,成長周期長,加上多點執業逐步放開,今后護士的力量將逐步顯現。
全市男護士200余名
92%有本科以上學歷
越來越多的“護士先生”出現了,成為醫院里的新生力量。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男護士200余名。作為全市最大的男護士團體,第一醫院共有60多名男護士,在全院護士中占比約5%;中山醫院40多名。這些男護士主要分布在ICU、手術室、急診科、精神科、血透室等科室。
下周,廈門將成立男護士工作委員會,第一醫院ICU副護士長梁玉鋒被推舉為主任委員。他說,男護士在臨床上有著很多獨特優勢。男護士體力強壯、精力充沛,工作連續性更強,尤其在危急重癥病人護理方面,往往比女性更能吃苦、更有耐力;應急能力突出,遇到緊急情況時臨危不亂,具有較強的理性判斷能力;善于把握全局,統籌兼顧,適合從事管理崗位;更符合男性病人的需求,尤其是在男科、泌尿外科等領域。此外,男護士更易接受新事物,新操作能更快掌握,在操作儀器方面也有天生的優勢。
男護士們學歷普遍較高。第一醫院男護士中,本科生比例高達92%,其中不乏華西、武大、吉大等醫學名校畢業生。長期以來,價值不被認可是男護士的一大困擾。隨著待遇的提高,工作價值得到認可,男護士數量將呈逐步增長趨勢,迎來職業生涯的春天。但與美國男護士10%-20%的比率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
護理學博士全省唯一
碩士護士編書玩穿越
張錦輝說,護士們的學歷正漸漸提高,全日制本科學歷大約占了1/4-1/3。醫院等級越高,護士高學歷的比例也越高。以第一醫院、中山醫院兩家三甲醫院為例,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護士占到總數的35%以上。我市護理學碩士(含在讀)有30多人。值得一提的是,中山醫院護理部還有全省醫療機構中唯一的一名護理學博士。
作為全省醫療機構唯一的護理學博士,許麗春畢業于復旦大學護理學院。她的研究方向是循證護理,即將科研結論與臨床經驗、患者愿望相結合,獲取證據,作為臨床護理決策的依據。“護理學科研方向其實也挺多的,包括教育、管理、臨床等方面。”她說,醫療科研往往更側重于基礎研究,而護理科研還相對薄弱,一般更傾向于實用性。她的博士畢業論文便以《外周靜脈留置針的循證研究》為課題。
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主管護師孟朝琳是北大護理學碩士,她說,護士也可主導進行一些調查性研究,為醫生醫囑乃至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持。她曾作為主筆人編寫了《唐朝詩人伴您輕松治療糖尿病》一書,以“穿越”及詩人與醫生的對話形式介紹了糖尿病的防治措施,“希望市民更多關注里面的內容,雖然形式活潑,但內容嚴謹。”
張錦輝說,碩博士護士的科研能力遠高于普通護士,有獨立的科研課題立項。此外,還有不少護士在臨床中愛動腦筋搞發明,有的還申請了專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推進廈漳同城化 廈門地鐵6號線全線軌通2025-03-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