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個創業團隊,200多個年輕人,兩天三夜54小時共處一室,他們到底做了些什么?
上周末,這些來自海峽兩岸的創業團隊聚集在廈門愛特咖啡,參與了一場由火炬高新區管委會、愛特創業加速器等共同舉辦的“互聯網+創業大賽”。在這些年輕人五花八門的創意里,似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并因此而得到一種奇妙的改變。
精彩創意借互聯網共享寺廟資源
談戀愛,不知道送什么禮物?沒關系,“懂禮”可以提供愛情禮品的應用數據,只要你輸入一些個性信息,進入智能搜尋,就可以進行處理匹配,在最短的時間找到最需要的禮品。“Project-reb”項目是幫助大家激活閑置的舊手機,在舊手機上裝上APP,加上智能軟件就可以形成各種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比如把舊手機改成故事機、家庭監控或者遠程操控家里的設備等等。“想靜靜”的想法更大膽,它基于互聯網分享經濟模式,試圖把寺廟的閑置資源共享出來,讓大家進入到闡修和素食空間。目前,他們正在一些寺廟進行嘗試,并計劃在12個月的時間內達到全國范圍有一千家寺廟上線。
而“足球圈”想整合業余球賽和業余球員;“我家沙發”則想將全國各個城市的家庭閑置沙發利用起來,免費提供給窮游族,目前在全國68個城市有兩千張沙發……這些項目有些已經成型,有些則是現場碰撞新鮮出爐。
“大家都在找生活中的一些缺憾,然后試圖用互聯網的方式來提升或者去彌補。”對于創業者們熱衷的“互聯網+”,擔任本次大賽評委嘉賓的萬網創始人、軟銀投資合伙人張向東如此理解。
專家點評不要只是為了創新而創新
“現在創業機會非常好,但競爭也非常激烈。”張向東坦言,本次大賽大多數商業模式都主要體現在O2O,有不少相似項目。“其實,對于早期項目,投資人關注的重點并非是你的商業模式多么漂亮、你的想法多么大或者你面對的市場多么的宏偉。”張向東提醒說,你能想到,別人也可以想到,創業者就是要如何讓投資人信服為什么是你,而不是別人,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你能夠展現出團隊的力量。
張向東表示,投資人最想知道或者最希望看到的是,創業者能夠把想法執行出來,而不是說故事很漂亮。因為故事好講,但是能把它執行出來,做到的人就非常少。創業者就是要進一步證明“我就屬于那個產品,我能夠把它實現”。
飛魚科技創始人姚劍軍是一位成功的80后創業者,去年飛魚科技赴港上市,引起極大關注。姚劍軍直言,現在不少創業者只是為了創新而創新,很多事其實并不是那么有效。大家想的問題、做的東西僅僅只是說嫁接一個東西就可以怎么樣。“有很多東西可能是有意思,但是不一定有意義,不一定能真正產生價值。”姚劍軍特別提醒說,在互聯網每天都可以看到很新鮮的東西,但是真正能活下來或能產生很大價值的有幾個呢?
在姚劍軍看來,創新能帶來的價值主要有幾類:其一是娛樂,娛樂人們永遠都需要;第二是工具,工具大多數情況下是為人們提供各種效率;第三是各種連接,像人跟人的連接、物跟物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