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面條胡亂堆積在地上,蚊蠅亂飛,鍋爐上滿是污垢,這樣臟亂差環境下生產出來的面條,流入了市民餐桌上。近日,晨報暗訪組接到市民反映,在高林田里社一帶有兩家小作坊無證生產堿面,存在諸多食品安全隱患。
昨天上午,晨報暗訪組在市民何先生(化名)的指引下進行暗訪。
面條作坊里面臟亂不堪。
[讀者反映]
田里社發現
疑似黑作坊
何先生告訴晨報暗訪組,因工作原因,他經常到田里社一帶對接業務。前一陣子,他路過田里社祠堂附近時,無意間發現一個作坊,一輛面包車停在作坊門前不遠處,有人在搬貨品上面包車。他很好奇,走近一看,發現那些貨品是人們常吃的堿面。
“我進作坊一看,作坊內環境臟亂不堪,還使用土鍋爐,很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黑作坊’。”何先生說,他平時很喜歡吃堿面,經常一買就是五六斤,然后存放在冰箱里,想吃時便在開水里撈一下,“可沒想到,有些作坊的生產環境竟如此簡陋”。
何先生稱,之后數天,他有意觀察這家制面的作坊,發現這家作坊常常是上午進行生產,中午便將生產好的面條通過面包車送給各商家。在這期間,他無意中又發現另一處作坊,“環境好一點,也是無證生產,通過面包車送貨”。
“我們常在外吃沙茶面,這兩家作坊生產的面條衛生肯定不過關,流通出去會損害消費者的健康。”何先生說。
[記者調查]
第一家作坊
面粉堆旁就是垃圾桶
昨日上午,在何先生帶領下,晨報暗訪組在田里社216號旁一處民房內找到了何先生所說的第一家面條作坊。
該作坊設在民房內,環境十分隱蔽,道路很狹窄,僅可容一輛小汽車通行。在該民房內停了一輛牌號為閩D3***1的面包車。面包車后排座位已被拆卸,裝了幾十袋已經包裝好的堿面,車內還載有數桶不明液體原料。
晨報暗訪組注意到,該作坊沒有任何店門標牌,作坊內還有不少雜物、垃圾。一進大門,一股濃烈的酸臭味撲鼻而來。當時作坊內并沒有工作人員,晨報暗訪組看到,作坊角落堆放著幾十包面粉。令人作嘔的是,面粉堆旁就是一個垃圾桶,里面丟棄著面條和一些殘羹剩飯,滿是蒼蠅。
整間作坊近100平方米,中間無任何隔斷,工人食宿區和生產加工區在一起,各種雜物無序堆放。工人食宿區桌子上有電飯煲、電炒鍋等,甚至還有一輛電動車。生產加工區有各種制作面條的器具,還有三四臺鼓風機。作坊正中擺有一張隔板,隔板上還有加工好的面條,隔板下滿是白色塑料袋。暗訪組成員注意到,加工面條的機器銹跡斑斑,滿是污垢。
從現場的情況可以看出來這個作坊目前在生產運營。晨報暗訪組在現場并沒有看見相關的營業執照。
第二家作坊
數十袋面條堆在地上
在離第一家作坊數百米處,晨報暗訪組找到了何先生反映的第二家作坊。這家作坊也在民房內,作坊外也停了一輛面包車。一進作坊大門,晨報暗訪組便發現地面上堆了數十袋用白色塑料袋裝好的堿面。和第一家作坊相比,這家作坊相對干凈一些,作坊內有兩名工作人員。
“這面條多少錢一斤?”暗訪組成員問其中一名男子。
“我們都是批發賣的,最少5斤起賣。”屋內一名女子告訴暗訪組成員,他們生產的面條都是按5斤、10斤的規格包裝起來,1.5元一斤,“你可以買那種一袋5斤的,更合算一些”。
晨報暗訪組在這家作坊內查看了一圈,未發現有相關營業執照。
“你們這里沒有衛生許可證嗎?”暗訪組成員問。
聽到這個問題,兩名工作人員立馬警覺起來,盯著暗訪組成員仔細地打量,語氣也變得生硬起來,說:“什么衛生許可證?你要做什么?”隨后,兩人便對晨報暗訪組的問題置之不理。
多番詢問未果,晨報暗訪組隨即離開現場。
這兩家作坊是否是“黑作坊”?它們有沒有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其生產的面條流向何方?晨報暗訪組將繼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