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市民都在關注,這個月開始,服裝、鞋靴、護膚品、紙尿褲等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將下調,平均降幅超過50%。預期進口商品價格下降,市民歡欣鼓舞,海淘海代很緊張。但導報記者采訪了解到,關稅在進口商品稅收中占比很小,商品終端售價的制定權仍在于品牌商,洋貨未必降價。
護膚品下調最大
導報記者昨日從廈門海關關稅處了解到,在本次關稅調整中,西裝、毛皮服裝等的進口關稅將由14%-23%降低到7%-10%,短統靴、運動鞋等的進口關稅由22%-24%降低到12%,紙尿褲的進口關稅由7.5%降低到2%,護膚品的進口關稅由5%降低到2%。“下調幅度最大的進口商品主要是護膚品,不包括口紅、粉底等彩妝類。”海關工作人員透露,服裝鞋帽關稅的降幅也比較大,不過進口量有限,相對來說,紙尿褲的進口量比較大。
導報記者獲悉,今年一季度,廈門東渡口岸共進口紙尿褲24.8萬箱,642.8萬美元,實現2012年起每年同比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勢頭迅猛。
占比小影響小 洋貨未必降價
不過,廈門海關關稅處關員認為,目前關稅大幅下降對普通消費者的影響非常有限。“物品進口包括貨運渠道和行郵渠道,郵遞物品征收的是行郵稅,不在此次降稅范圍之內。”該關員解釋說,而貨運渠道關稅在商品定價體系中占比非常小,更多的是17%的增值稅和30%的消費稅,因此,以成本價申報計稅的關稅,具體到每一件商品可能也就十塊錢,并不會帶來洋貨的明顯降價。
因此,此次關稅下調最直接受益者是品牌進口商,但是從長遠來說,市民也不用失望,成本下降對整個行業的定價體系會有影響,消費者自然也能逐漸享受到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