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個體戶年報公示時間只剩21天,仍有近四成經營者未公示
■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經營者抓緊時間上網公示,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從去年開始,企業年報取代了企業年檢,經營者在網上就能完成相關流程。
今年企業、個體戶年報公示只剩21天,但截至昨日,我市仍有近四成經營者還“按兵不動”。昨日上午,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葉飛云接聽市長專線時,特別提醒尚未完成信息公示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抓緊時間上網公示年報,以免因未及時公示而對自身的經營活動造成不利影響。
據統計,我市現有商事主體30余萬戶,扣除新設立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今年需要公示年報的經營者達25.9萬戶,但目前年報率僅有61%。“在‘年檢’時代,很多企業習慣在6月年檢快結束的時候扎堆年檢。”葉飛云說,“年報和年檢的一個不同之處在于,年報是通過電腦系統進行網上申報,如果企業扎堆,在短時間內訪問量太大,很可能造成網絡擁堵。
企業年檢改為年報
6月30日前進行網上填報
2013年10月以來,以“寬進+嚴管”為著力點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在我市全面啟動。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年檢”改“年報”。葉飛云表示,根據國務院出臺的《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廈門經濟特區商事登記條例》及《廈門經濟特區商事主體年度報告實施辦法》有關規定,從2014年3月1日起,我市在全省范圍內率先開展年報公示工作,商事主體不再向登記機關提交年報,而是通過登錄“廈門市商事主體登記及信用信息公示平臺”,足不出戶完成年報填報和公示。
據統計,2014年,我市共有19.23萬戶商事主體填報了2013年度年報,年報公示率達92.66%。未按期公示年報的16713家商事主體,均被移入經營異常名錄向社會進行公示。
今年我市實行商事主體年報公示制度已進入第二年。按照要求,凡是2014年12月31日前(含),在我市登記注冊,領取營業執照,未被吊銷及未注銷的各類商事主體(含公司、非公司企業法人、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各類分支機構、來華從事經營活動的外國或者地區企業、個體工商戶),都應在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通過“廈門市商事主體登記及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公示2014年度年報。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公眾對年報公示有關認知度方面仍亟待提高。
“目前,仍有部分商事主體誠信意識淡薄、守法意識不強,存在‘年報是政府部門的事’、‘遲些年報或者不年報沒什么影響’、‘年報隨便填填就行’等錯誤觀念,不能自覺履行公示義務。”葉飛云說,截至昨日,仍有10.1萬戶商事主體尚未公示2014年度年報。
年報公示有變化
時間不變,內容增加
需要提醒的是,往年過了最后期限還能延期的“好事”今年不會有了,超過本月30日未公示的就算逾期。因此,還未公示的經營者要抓緊時間。
同時,2014年度年報在填寫內容方面也有所增加,包括了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郵箱、存續狀態、出資信息、股權變更信息、網址網站信息、資產狀況信息等。填報內容還因商事主體類型不同,有所區別。
很多經營者對今年填報年報時的“身份驗證”不理解,對聯絡人備案制度也一知半解。葉飛云說,根據《廈門經濟特區商事主體登記條例》第九條規定:“聯絡人,是指商事主體指派或者委托,依照本條例負責披露應當公開的該商事主體信息,接受有關行政機關詢問調查的人員。”聯絡人備案是企業的應當備案事項。今年,聯絡人備案后,登錄年報系統后會實現自動關聯,防止被人冒用進行亂報、錯報,可以更好地保障信息安全。對于個體戶來說,則無需備案聯絡人。
須按期公示年報
否則將被列入信用 “黑名錄”
實施年報制度,并不意味著對經營者的要求降低。葉飛云說,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將對企業、個體戶年度報告公示內容進行抽查。有違規行為的市場主體將被列入信用 “黑名錄”,向社會公布,并受到全社會的聯合信用懲戒,使其“一處違規、處處受限”,付出沉重的“失信成本”。而且,從今年起,未按時年報被移入異常名錄的商事主體,即便過后通過補報,申請移回商事登記簿,其未按期年報的失信記錄也將永遠留存在商事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內,并向社會公示。
“按期公示年報是生產經營者的法定義務。不按期公示年報或者年報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最終吃虧的還是商事主體自身。”葉飛云表示。針對逾期未辦理年報公示的情形,根據《廈門經濟特區商事主體登記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監管部門將把不按期公示年度報告的企業從商事登記簿中移出,載入經營異常名錄。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個體戶將受到信用懲戒,在政府采購、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授予榮譽等方面受到限制或禁入。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有些經營者因經營不善等原因打算放棄經營,就不想填年報。“實際上,只要未辦理注銷,企業按期公示的義務就沒有免除。”葉飛云說,企業一旦未按期公示年報被納入經營異常名錄,三年后將被剔除名稱字號,相關責任人則會受到信用懲戒,不僅在本地無法再開辦公司,到異地經商也將處處受限。因此,如果企業打算停止經營,應及時辦理注銷。
“最近廈門已經有企業因為被納入異常名錄,在向銀行貸款時碰了壁。”他透露,目前,相關部門的聯合懲戒措施正在制訂當中,未來如未按期公示年報、在年報中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這類違法失信行為,將面臨更加嚴格的懲戒,失信成本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