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王曉峰
線路走向
廈門第二西通道路線起自海滄區海滄大道和馬青路交叉口東側,通過海滄端接線工程連接馬青路、海滄大道及擬建的海滄疏港快速路,在海滄大道與擁軍路交叉口附近以海底隧道形式穿越廈門西海域、在象嶼碼頭14號泊位附近進入本島、沿興湖路前行,下穿石鼓山立交后(隧道洞口)終于火炬北路,通過本島端接線工程連接成功大道、枋鐘路及擬建的第二東通道。
昨日,市發改委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廈門第二西通道“可研”6月10日獲國家發改委批復,也就是說,這項工程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正式立項。該項目主體部分將計劃于今年底開工建設,有望在2019年建成通車。
廈門第二西通道,是連接廈門海滄區和本島的一條通道,由于海滄大橋為“第一西通道”,因此其成為“第二”。建設這條通道,是市委、市政府緩解廈門島西部交通進出壓力的重要舉措,該工程也是我市“兩環八射”快速路網系統、海西城市聯絡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路線全長7.1公里,隧道長6335米。全線采用雙向6車道一級公路標準(結合城市快速路功能)建設,設計速度采用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31.5米。項目總投資估算57.05億元。
廈門市發改委介紹,第二西通道是《海峽西岸經濟區高速公路網規劃》的海西城市聯絡線之一,已納入《廈門市總體規劃》。該項目的建設,對完善國家和區域路網,實現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戰略目標,擴大廈門對外經濟輻射,增強區域城市溝通聯系,構建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和廈門進出島交通通道體系,滿足廈門市交通運輸綜合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另據了解,之前開工的第二西通道兩側連接線工程(附屬工程),也在順利推進當中。據悉,兩側連接線工程總體施工量也比較大,尤其是島內一側,有數公里下穿鬧市區(翔安隧道基本沒有穿過建成區),施工交通組織、管線保護等難度較高。
解密
建設難度
類似翔安隧道
市發改委官方微信昨日透露了第二西通道的一些建設細節,其中不少地方與翔安隧道有一定的相似性。
比如,在建設難度方面,第二西通道將遇到大約3個風化深槽,分別以F1、F2、F3命名,其中,F1和F3對隧道的施工可能有一定影響。
相比之下,翔安隧道一共遇到了4個風化深槽。所謂風化深槽,即是海底巖層因風化作用形成的“深坑”,其中滿是破碎的巖石,并連通海水。當施工遇到這樣的深槽時,要使用科學、謹慎的施工方法,防止發生災難性后果,比如翔安隧道采取了“先固化、再開挖”的方案,成功攻克難關,預計這套成功經驗也將用在第二西通道上。綜合以上各種條件,第二西通道在面對風化深槽這樣的“挑戰”時,要比當年翔安隧道更“從容”。
另外,第二西通道也采用了兩條行車隧道(在兩側)、一條服務隧道(在中間)的“兩大一小”建設方案,三條隧道通過橫通道相連,這與翔安隧道基本一致。
其中,斷面小一點的服務隧道,將在施工時成為“先行軍”,施工人員可以通過這條隧道,摸清前方海底的地質情況,為兩個斷面較大的行車隧道施工提供科學依據;隧道建成后,這條服務隧道也將集檢修、緊急情況疏導、管線、電力通道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繼續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