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曾鳳飛、計文波兩位廈門服裝設計師登上2016米蘭春夏男裝周的消息,經本報獨家報道后,迅速引發關注。一時間,廈門時尚產業再次受到業界矚目。
曾被認為離時尚較遠的海濱城市廈門,如今有了一個更大的“野心”———成為全國時尚之城。
支撐這一“野心”的因素不少:首先是人才齊聚,曾鳳飛、計文波等前輩級服裝設計人才逐漸受到國際關注,年輕一輩的諸如上官喆、萬一方等“80后”新銳服裝設計師也在迅速崛起。同時,七匹狼、安踏、特步、九牧王等知名服裝企業,亦相繼在廈門設立總部和研發中心。
廈門離時尚之城到底還有多遠?有人說,廈門距離時尚之城僅有“一步之遙”。但也有人說,要成為時尚之城,廈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才齊聚
廈設計師頻登國際舞臺
實際上,早在曾鳳飛、計文波兩位廈門服裝設計師出征米蘭之前,廈門的另一位年輕服裝設計師上官喆,就已經受到國際時尚界關注。
今年6月12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的2016春夏男裝周上,上官喆是此次“中國勢力”最先亮相的設計師。
實際上,這是上官喆第三次出征倫敦。去年剛滿30歲的上官喆是福建長汀人,畢業于廈門大學。他的時裝更多地在整體視覺呈現上做足文章。王菲曾在看到他一場秀的報道后,成為該系列第一位顧客。
除了上官喆,還有不少廈門新銳服裝設計師開始受到關注。去年6月23日,《紐約時報》中文網刊發題為《廈門:中國的安特衛普》的報道,將上官喆、萬一方、劉小路、劉旻、于靜五位廈門獨立設計師,與安特衛普六君子相提并論,稱之為“廈門幫”。
廈門女孩萬一方,曾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于倫敦圣馬丁藝術學院,為ladygaga與尚雯婕設計過衣服。她正準備將在英國倫敦的研發基地搬回廈門,使廈門成為她品牌在全球的研發中心。
除了這些新銳服裝設計師,廈門還有一批“老牌”設計師,除了人們熟知的計文波、曾鳳飛,還有1997年榮獲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稱號的趙玉峰,以及兩次獲得十佳時裝設計師獎的臺灣籍婚紗設計師蔡美月等。
廈門市工業設計學會會長、龍山文創園園長張宏勛說,不久前,世界四大時裝設計學院之一的倫敦圣馬丁藝術學院落戶龍山文化創意園,將在廈門打造中國時尚產業的“黃埔軍校”,培養適合中國行業市場需求的藝術人才。
“人才是一座城市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廈門時尚設計人才齊聚,為進軍時尚之都奠定了較好的發展基礎。”曾鳳飛說。
產業基礎
眾“福建品牌”相繼入住
事實上,進軍全國時尚之都,廈門亦不缺產業基礎。
早在2005年,廈門的女裝行業開始崛起,彼時,以寶姿、卓雅為代表的一眾女裝,一度成為全國知名的品牌。
2009年,廈門在特區的稅收優惠基礎上推出《廈門市鼓勵總部經濟發展的若干規定》,吸引了包括七匹狼、九牧王、安踏、鴻星爾克、匹克、特步、龍興盛、361度、喬丹、利郎、海天等“福建品牌”相繼將營銷中心和總部搬到廈門。
廈門市紡織服裝行業資深人士周少明曾表示:“福建服裝產業走過以加工制造為主的晉江時代,正在向以時尚創意當先的廈門時代邁進。”除了“福建品牌”的集體入駐,諸多國際奢侈品牌,如LV、Gucci等,也開始布局廈門,如Gucci品牌落戶磐基。
“廈門市已具備培育集聚時尚產業的良好基礎。”廈門理工學院服裝設計系主任陳宇說,廈門城市環境得天獨厚,區位優勢較好,交通便捷,文化多元兼容并蓄,廈門及周邊城市服裝產業較為發達,對各類創意、設計人才聚集廈門設計創作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在軟硬件方面,廈門時尚產業也不斷提速。思明區擁有國家級龍山文創園時尚產業園區,湖里區也在培育一系列文創園。同時,廈門大學、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院、廈門理工學院、華僑大學、集美大學等院校均設立服裝設計和藝術專業,在人才與產業培養方面具備良好的條件。
政策支持
加快形成設計師聚集地
與此同時,廈門政府也在持續關注服裝產業發展。
不久前,《廈門市服裝設計行業發展扶持資金管理辦法》頒布實施,對廈門服裝設計產業給予了諸多政策扶持,其中包括創立廈門自主服裝品牌最高可獲50萬元獎勵等。
廈門也在加快打造時尚品牌,“國際時尚周”便是其中之一。2013年,思明區與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等機構合作,成功舉辦了首屆“廈門·思明時尚節”。去年,由廈門市人民政府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后升格的“廈門國際時尚周”,已經成為廈門會展業的一個新品牌。
據廈門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廈門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階段,著力打造文化創意等十大千億產業鏈。“其中,服裝設計是服裝產業鏈的前端和核心,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負責人說:“廈門正在實施培育聚集服裝設計師行動計劃,將引領服裝制造業轉型,加速服裝企業總部在廈門聚集,加快形成全國領先的設計師聚集地。”
萬一方認為,從本次時尚周的趨勢看,廈門確已顯現出成為下一個時尚之都的潛力。
打造時尚之城 廈門還缺什么?
盡管廈門具備成為時尚之城的種種優勢,但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廈門仍非真正意義上的時尚之城———與國內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相比,廈門仍有很大的差距。
“從目前的情況看,廈門雖然不乏優秀設計師,但人才數量遠遠無法與上述城市相比。”萬一方說,廈門還缺乏全國、國際知名的服裝品牌,知名時尚品牌企業數量也不多。
上官喆也表示,上海、北京這樣的地方,是國內時尚圈的中心,見到圈內人容易得多,機會也更多。更多優秀人才還是愿意往這些城市流動。“廈門應該出臺更多政策,打破人才的地理限制,讓更多人愿意留在這里。”
此外,此前發布的《2014海西地區時尚指數白皮書》顯示,廈門人群的時尚度相較于全國21個城市的平均水平并不突出。在收入上,廈門時尚人群中,30萬元以上的高收入群體比例低于全國水平13.3%,學歷與海歸經歷上,廈門地區時尚人群分別低于全國7%與2.6%。而購物逛街指數方面,廈門時尚人士呈現出兩種極端方式,一部分傾向于速戰速決的低端消費,另一部分則是消磨時間的高消費人群。
不過,廈門人對“設計”概念的重視程度很高。數據顯示,49.1%的廈門時尚人群嘗試過高級定制,高出全國7個百分點;同時10%的廈門時尚人群購買過設計師品牌,為喜愛的設計師支付更高價格的意愿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
此外,萬一方認為,全民對時尚的平均認識度才是評價一座城市是否時尚的最關鍵因素。廈門打造時尚之城,應更著力培養消費者對時尚品牌和時尚消費的認識度,從這個意義上說,廈門還有更多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