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7月22日訊 1997年初夏,一封距今41年的情書,跟隨收藏愛好者馬先生,從南京開始了漂泊之旅,走過了上海、長沙、江西等地,最后在廈門定居。
18年里,它一直被壓在箱底,被馬先生遺忘,直到上周二,他受好友委托,才重新開啟關于這封情書的記憶,馬先生打開情書,飄出的一股甜蜜之意,讓他動容。這是一位南京小學女教師寫給在晉江部隊的朱才廣先生的信件,短短的400多字,馬先生卻讀出了美好。
馬先生希望通過海都報,尋找信中的男女主人翁,無論他們現(xiàn)在如何,這段回憶都該物歸原主。
這封情書壓箱底18年
1974年2月20日
南京小學女教師提筆寫下情書
“分開后幾天好像幾年一樣,非常想念,真感到我們互相間越來越難以分開了,好像身邊失去了什么……”
1974年2月20日,一位女子用娟秀又有些潦草的字跡,在本子上寫下對男子的思念。短短的400多字,飽含著愛戀和不舍。信的開頭,寫著她對男子的稱呼,“親愛的廣”,落款是“秀容”。
這封信,被裝進一張泛著綠色、印有南京長江大橋風景的彩色信封,女子在上面寫下了男子的地址和名字,“福建晉江3615部隊52分隊”“朱才廣(繁體字)收”,和自己的地址,“南京蓋家灣小學”。
1997年~2012年
情書跟隨收藏家漂泊幾個城市
1997年初夏,在晉江池店上班的馬先生,到南京出差期間,特地挑了個時間,去南京夫子廟的古玩城逛逛。
當時正流行收藏“紅色記憶”信封,馬先生一眼就看中了攤位上一個印有南京長江大橋的信封。“具體多少錢我忘了,但肯定不超過一百元”。馬先生記得,他買下時,信封的口是開著的。
但熱愛收藏的馬先生完全被信封吸引了,里面的信,并沒引起他的興趣。他覺得,這應該就是一些工作交流的書信。也正因為這樣,這封信被馬先生帶回晉江,在箱底藏了整整十八年。
從1997年到2012年,馬先生曾到上海、長沙、江西、青島、深圳等地方居住過,短則幾個月,長的一兩年,這封信也隨著箱子,一直跟隨著他。
直到2012年為了孩子上學,才定居廈門。
2015年7月14日
壓箱底18年情書重新被開啟
上周二下午,一位南京的藏友給馬先生打來電話,他正在準備一個關于“南京長江大橋”的專題展覽,托馬先生幫忙找一個“南京長江大橋”的信封。
關于這個信封的記憶,已經被馬先生封存18年了,直到當天晚上馬先生打開箱子,一頓翻找后,才重新開啟。馬先生看到信封的口開著,用手一摸,取出信來。
自從看到這封信,馬先生就覺得,這是一段多么美好甜蜜的回憶。他仔細推敲著,信中的男女主人公當時可能才二十幾歲,“有可能正在熱戀,或新婚不久,女教師從南京來到晉江部隊看望男軍人,回到南京后,難忍相思之苦而寫下書信。
那個信封背面蓋有南京當?shù)剜]局的郵戳,信應該是有寄出去。”馬先生想象著美好的情景,他說,不管信中的男女主人公多年后是否還生活在一起,那段美好回憶都應該“物歸原主”。
因此,馬先生希望通過海都報尋找信中的男女主人公或者他們的子女。(海都記者 陳志堅 實習生 郭嘉豪 文/圖)
親愛的廣,您好!
分開后幾天好像幾年一樣,非常想念,真感到我們互相間越來越難以分開了,好像身邊失去了什么。不論做什么都想到此時此刻您在干什么、想什么,只要一合上眼就見到你仍在身邊,但一旦醒來是多么失望啊……
我16號早上從泉州上車后到下午3點就到了福州,由于未買到當天的車票,只好去福空二所住了一夜,17號晚由(全)
榮哥送行乘車回南京。車上人很多也很擠,不過車子運行得很正常。在19號早上2點30分已順利到達,下車后我乘上1路后轉32路車直接回到家里,見到家里的一切仍和以前一樣,感到太孤單了。
我到部隊一個月時間,家里都是小林每天來回跑去看,哥嫂他們都挺好,父母親也還好,光榮哥及桂珍姐25號準備回西寧了,這兩天我不想回去,在父母這住幾天習慣一下再說吧!
到家后我就到學校報到,休息了一天,今天已上課了。現(xiàn)在每周一、三、五下午停課學習,其他時間都正常上課。現(xiàn)在教師剛傳達了1-4號文件,5號文件還未傳達。好只到此。
祝好
秀容 74.2.20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