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報廢有何風險?
私人回收企業將其改裝 若出事故原車主須擔責
隱患:到期的士被倒賣到外地當黑車
記者了解到,若市民手頭上有綠標車想報廢,只能參照事故車的回收價格。“所以很多人嫌價格太低,要么丟在路邊,要么賣給私人的回收企業。”蔡忠柒說,前者導致僵尸車的出現,后者則會引發很多風險。
比如說,私人回收企業會將五大總成拆解下來,改裝成其他車輛。但如果改裝車發生意外,交警根據其車架號或發動機號,找到原車所有人,還是會對其進行處罰。還有的私人回收企業直接將無法通過年審的車輛倒賣到外地,當成黑車來用,也會給車主帶來隱患。
記者了解到,除了黃標車和因事故報廢的綠標車外,還有另外一種獨特車型就是的士。據了解,廈門有很多的士車在達到6年的使用期限后,就會被轉賣到外地。“這些車還能當私家車正常跑2年,隨后就會流入到外地的農村市場,當成黑車來代步。”蔡忠柒也證實了這一說法。
車管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強制報廢取消后,車管部門就無法統計到每年報廢車輛的數據。據媒體2012年的報道,廈門每年車輛正常報廢的約為5%,按照當年廈門有50多萬輛機動車的保有量來算(不含摩托車),當年約有2.5萬輛汽車需要報廢,但當年通過正常渠道報廢的車輛,卻不到2000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