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打車軟件便宜又快捷,沒想到遭遇動態加價,車費8元,總費用居然要29元?
昨天,導報記者調查發現,8月份開始,滴滴快的推出了專車動態加價的新規定,根據不同路況、天氣情況打車價格會比平常高,雖然滴滴稱這是“經濟學供需理論”,但乘客卻都不愿意買賬。
動態加價居然比車費貴近3倍
今年下半年,家住岳陽小區的曹女士,幾乎每天都會用滴滴打車,但最近幾次的經歷,讓她心里很不爽。“本來從我家到單位,打滴滴快車也就8元錢,可那天5點多,我幾次發起訂單,卻都被告知要動態加價,加完后車費比平時打車貴出不少。”曹女士告訴導報記者,她在滴滴打車APP上填好出發地和目的地,預估車費后面莫名其妙地出現了一個“動態加價”的選項,車費預計8元,卻要另外動態加價21元,增加幅度接近3倍。
不只是曹女士,最近一段時間,滴滴快的的用戶發現,專車和快車的收費規則中出現了一項新的收費——動態加價費,這使得乘坐專車和快車的費用上漲了不少。
滴滴稱依據“經濟學供需理論”
對于“動態加價”,滴滴打車人員表示,動態調價的基本依據是經濟學供需理論,也就是在需求大于供給時,通過價格調整來吸引更多供給進入市場,使得在特殊情況下增加更多的運能,提高成交率,讓供需趨向平衡,從而讓用戶更快打到車。
比如,廈門遭遇暴雨等惡劣天氣時,乘客出行需求暴增,但是司機可能考慮到天氣因素并不愿意外出接送客人。而有了動態調價后,價格桿杠會吸引更多的司機在惡劣天氣接送客人,提高運力,逐步匹配出行需求。“對于乘客來說,在運力不足時,有緊急出行需求的乘客可以通過動態調價完成緊急出行,而出行需求沒那么緊急的乘客,則可以不接受動態調價,等到經濟杠桿作用下,運力匹配供應上來了再出行,或者更換到運力相對充足的時間段、區域再出行。”滴滴人員表示,動態調價啟動時,在滴滴APP上對乘客有明確的告知,而且需要乘客二次確認接受動態調價后,才會發出用車需求,乘客可根據需要選擇“取消叫車”和“繼續叫車”。
乘客吐槽“趁火打劫”
雖然“動態加價”貌似符合市場經濟,但乘客們卻好像不怎么買賬。
曹女士直言:“如果臺風天、暴雨天,大家需要車的時候就加錢,那還能算是解決老百姓出行問題嗎?根本就是趁火打劫嘛。”
滴滴打車的資深用戶鄧先生也說,對于那些并非一定要選擇打車出行的用戶來說,選擇滴滴主要是看重他們的價格優勢。如果實行動態加價,最先流失掉的用戶將會是這類人,因為他們本身就屬于可打車可不打車的那種,加價了還不如去坐公交或路面打的。
市民彭先生則算了一筆賬,高峰期打車,雖然等的時間較長,但該多少就是多少,比如他回家就差不多8元錢,但滴滴打車卻要30元左右。“相比之下,我當然會選擇出租車,司機路熟,路上節省時間,還不用多掏那么多冤枉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門翔安機場建設塔吊作業“上新”2025-03-12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