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學校明天將開學,不少新生家長既興奮又緊張,甚至深陷焦慮情緒中。孩子分的班級好嗎?到了新環境能適應嗎?幼兒園的飯菜會不會合胃口……關于未知校園的各種擔憂涌上心頭,讓家長們寢食難安。包括經驗豐富的老師,一旦變成家長,也同樣會困擾。
■父親牽著孩子,“交接”給何厝小學副校長。 (校方提供)
【現象】
全職媽媽 擔心挑食的女兒會吃不好
前幾天收到公辦幼兒園的錄取通知書,高女士開心地在朋友圈“奔走相告”。興奮勁還沒過,就要準備開學了,她又開始擔心起來。
女兒出生后,高女士就成了全職媽媽。“我和女兒從來沒分開超過一天,現在她上幼兒園,一天都見不到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說,雖然知道孩子總是要長大的,但是當這一天真的來到眼前,突然就變得手足無措。她擔心,女兒離開自己能不能適應那個陌生的環境;擔心平時挑食的女兒能不能吃得慣幼兒園的飯菜……這些問題糾纏了她好幾天,特意向鄰居“取經”,結果得知人家的孩子入園后哭了幾天,哭得嗓子啞了,還發燒請假,這下子更擔心了。
和高女士一樣焦慮的家長不少,一位小學老師也同樣焦慮,因為她的女兒也要上幼兒園了。她說,以前站在講臺上給家長開會,如今自己成了坐在臺下的家長,心情完全不一樣。
家長群 每天上千條信息各種提問
家長們的擔心“花樣”很多。前幾天,林女士的一個朋友剛把孩子送到私立幼兒園,入園第一天就在朋友圈直播了“恐怖的家長群”:有的家長看到老師發孩子的照片就哭,有的一天茶飯不思魂不守舍,有的一再要求老師多發孩子照片,甚至還有的直接守在門口讓保安拍孩子照片。
一名公辦小學的老師說,現在實行均衡分班,但有的家長還是相信“重點班”的老師比較好,到處打聽,希望把孩子調到那個班去。曾經有個班的班主任是經驗豐富的教務主任擔任的,結果反被家長“嫌棄”,認為這個班主任“有行政職務比較忙”,非要給孩子換個班。
蔡女士的兒子就讀的私立幼兒園,已經開學十幾天了。開學頭幾天,家長微信群像開了鍋的水,每天都有數百條甚至上千條信息,家長們各種提問。“如果屏蔽信息,擔心會錯過老師發布的重要信息,可是一條條看實在太費時間了。”蔡女士說,有時她也得跳出來說上幾句話,免得讓老師覺得自己不關心孩子。
【支招】
提前適應
了解學校安排就不會惶恐不安
幼兒園新生年齡小,和家長普遍存在分離焦慮。要消除這種情緒,老師建議可以提前帶孩子到幼兒園轉轉,讓孩子了解幼兒園的環境,也可以在家里模擬上學的情景。
廈門實驗小學心理老師張艷紅說,家長首先要接受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漸行漸遠的過程,和孩子一起提前進行適應性訓練。比如參觀校園,了解孩子進入校園后的各種安排,包括作息時間、課程計劃、文體活動等。家長知道孩子在學校里做什么,就不會因為見不到孩子而惶恐不安。
民立小學鄭老師說,家長的焦慮有一部分源于對學校和老師缺乏足夠的信任。
老師導航
交接儀式幫助家長和新生過渡
在老師們眼里,新生家長的不安和擔憂是正常反應,開學前的一些活動也正是為了幫助家長和孩子順利過渡。
昨天,何厝小學為新生和家長舉行了迎新儀式,家長牽著孩子來到校長面前“交接”,再由校長交給老師。儀式結束后,六年級學生帶著新生們參觀校園,教唱校歌,盡快消除他們的陌生感。
初中新生面臨課程差異和競爭壓力,廈門外國語學校在開學前結合軍訓,特別針對初一新生推出養成教育微課。比如,上課時候老師話說一半,學生就有各種問題,微課通過案例探討,讓學生學會表達與傾聽,懂得如何做到有效提問,而不是無效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