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花、太陽花、荷葉能長在頭上?近日,各式各樣的植物發夾出現在大街小巷。它們被別在頭發上,從遠處看,就像從腦袋上長出一棵草,網友戲稱為“頭上長草”。
昨日,記者走到這些“草叢”中,就廈門“長草”的形勢一探究竟。
街頭隨處可見頭上“長草”女。
販賣頭飾的攤點很熱鬧。
【他們這么做】
頭上插根“草”
老人小孩齊賣萌
周日下午的中山商圈,游人如織,許多人的頭上不約而同地“長”出許多花花草草。在思明南路與定安路交會處,5分鐘內,就有16個“頭上長草”的行人從記者面前經過。“長草”行人中不乏全家總動員,阿嬤和小朋友一起賣萌;玩新鮮又怎么少得了情侶檔,男生和女生頭上各頂一棵豆芽花,成了路上一道靚麗風景線。在曾厝垵,記者走完短短一條街,就和6個“頭上長草”的行人擦肩。
熱潮蔓延,頭上不僅長出“草”,更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比如小朋友青睞的青蟲、瓢蟲等動物系,連“胡巴”這一電影形象也被熱捧上頭——據外地媒體報道,三層肉、壽司等食物也“長”到頭上。
“長草”的人在哪里,“賣草”的人就在哪里。在思明南路中華城路段,人行道兩側站著20余個兜售花草發夾的小販。小販說,高峰時段,中華城騎樓下的每個柱子下邊都站著賣家。在曾厝垵的彩虹橋上,也有6個小販同時在販賣。頭上的這些植物發夾熱度不減,小販們也緊盯著市場不放松。
【他們這么說】
有人說“酷斃了”
有人想到“墳墓”
針對“頭上長草”的熱潮,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不少年輕網友十分擁護這個創意,認為它“酷斃了”、“小時候吃到肚子里的西瓜籽兒終于發芽了。”而記者街頭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23歲的“怪咖處處游”說,趁年輕就要體驗下現在的流行,“這是一種標新立異,我們習慣了正常狀態,偶爾也要瘋狂一下。”28歲的“逍遙”認為,有趣很重要,“這是慢羊羊村長頭上的智慧草。”11歲的小朋友“雨中漫步”纏著媽媽買發夾。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持反對的聲音。在路上,記者隨機采訪的市民中,不少人認為這種裝飾太幼稚,只適合“00后”;在網上,有網友引古代“插標賣首”的典故,認為在頭上插草不妥,應尊重文化符號;還有網友甚至聯想到“墳墓”,稱墳頭才長草,被人踩踏。網友“廈門的玲子”稱,“許久沒逛廈門中山路,滿大街的游客頭戴豆芽花一個5元錢。對不起,俺欣賞不來。”
“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古代那套說辭早就過時了。”對于反對的聲浪,市民周茜微直接駁斥道。年輕的陳凱也表示,古代插草賣身說的是插稻草,不必把玩的東西過于當真。
也有市民較為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五十歲的市民阮小五就認為,小朋友戴花花草草挺可愛,這種裝飾品挺有趣的。28歲的市民齊百慧小姐說,其實沒有必要附加太多的額外含義,作為一種新的飾品,這些“草”應該被接受,而且其實也應該存在,“看多了那些千篇一律的頭飾,來一點新鮮的,有何不可?”
【溯源】
“頭上長草”
或源自“插草賣身”
“頭上長草”到底源出何處?
網友從娛樂角度眾說紛紜:《捉妖記》的胡巴頭頂有片綠地;《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慢羊羊村長頭上會長草;《天線寶寶》頭頂有天線;甚至網絡節目《暴走大事件》里主持人的頭套上也有草……
而“頭上長草”背后更被普遍接受的典故,是“插草賣身”。在古代,窮苦人家迫不得已要出賣自己的兒女,就會給孩子頭上插根草,表示出賣。一根為賤賣,兩根為平常價,三根為貴賣。《初刻拍案驚奇》中賣身葬父的裴蘭孫,“真正無計可施,事到頭來不自由,只得手中拿個草標,將一張紙,寫著‘賣身葬父’四字,到靈柩前拜了四拜”;而老舍 《茶館》“鄉婦拉著個十來歲的小妞進來。小妞的頭上插著一根草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