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同安灣的海風吹拂過長長的濱海西大道,承載著同安人便捷進島的喜悅。傍晚,路橋的街燈次第亮起,照著廈門市民回家的路。
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同安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備受矚目的濱海西大道將于今天中午12時全線試通車。從同安城區進島,將節省至少三分之一的時間。
驚喜第三通道試通車條件成熟
沿著國道324線進入濱海西大道,眼前是新建成的瀝青路面和新種植的行道樹,其他配套綠化景觀也已初具雛形。亮燈工程、標志、標線、隔離護欄、波形防撞護欄等安全措施已全部完成。同安區交通運輸局工程科科長莊僑鴻告訴導報記者,“作為同安融入廈門島內半小時經濟生活圈的第三通道——濱海西大道,昨日經交工驗收,已具備了試通車條件”。
濱海西大道的通車,將使同集路改造提升帶來的交通壓力大大緩解。莊僑鴻說,“同安新老城區之間的經濟紐帶也將被激活,沿線的方特夢幻王國、西柯工業園區等企業的經濟鏈將被帶動起來”。
交通主管部門溫馨提醒,濱海西大道試通車期間,將采取臨時改道措施,原設計方案6車道壓縮為4車道。市民朋友出行時要注意交通安全,司機務必遵守交通規則,按標志、標線、指示燈行駛,行人過馬路時也務必要走紅綠燈區的斑馬線,切勿橫穿。
振奮融入廈門半小時經濟生活圈
濱海西大道的全力推進,將使75萬同安人真正融入廈門半小時經濟生活圈。同安濱海西大道是同安“進島第三通道”,也被譽為同安“環島路”,為城市I級主干道,雙向6車道,最寬處超過100米。濱海西大道試通車后,從同安老城區到新城區,開車只需10分鐘,從同安老城區到島內,半個小時就能進島,節省了至少20分鐘。
據了解,濱海西大道全線幾乎沒有紅綠燈。為實現交通順暢轉換,目前,僅在濱海西大道終點,即與現G324復線交會處設置一處紅綠燈,在卿樸大橋與林瑤東路路口設置兩處臨時紅綠燈。按照道路設計等級,濱海西大道時速為50公里。
在濱海西大道終點,通車后,同安第二座地下通道也將同步投用,該通道設有兩條車道和人行通道,方便祥平周邊小區人車分離,可緩解交會路口交通壓力。
期待濱海西大道帶來繁榮與便捷
濱海西大道的全線貫通將為古城同安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位于市政瑤頭段,村民陳毅福的家就在濱海西大道旁。濱海西大道即將全線貫通的消息令他十分興奮。原來,陳毅福在島內的一家外貿公司工作,家住同安。七八年來,他每天上午都要早早地繞行到西柯,再上集美大橋才能準點上班。“不堵車的話也要花四五十分鐘。”他說,“濱海西一通車,家門口就可以直接進島,至少節約10分鐘,真的方便了很多。”陳毅福也深深感慨濱海西大道與他“緣分不淺”。“我家小孩上學沿著濱海西往北走,我上班沿著濱海西往南開,一條路把我們家連起來了。”
交通的提升,也將帶來社區的繁榮。在祥文社區黨支部書記莊曉婷看來,祥文社區地處濱海西大道進同安城的“橋頭堡”,地理位置特殊,“率先受益的是我們社區近5000常住人口,一旦通車,估計幾個新小區的入住率將大幅攀升”。
隨著濱海西大道的試通車,沿路綠化景觀提升工程等也將跟進。建設方同安路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黎松青說,沿濱海西大道海岸線,將建成綿延約3公里的帶狀公園,“將成為濱海西大道的一大亮點”。據悉,該公園投資約4500萬元,7月底已經開工,種植香樟、刺桐、欒樹等,實現不同季節常綠、香化、美化。該帶狀公園還規劃慢行系統,有3.1公里的自行車道,這也是同安第一條濱海自行車道。
陳毅福對濱海西大道充滿了期待。“主路很漂亮,希望收尾工作邊邊角角都做到位,也給同安長臉。”他情不自禁地說,“或許就像同安版的《天路》唱的那樣,以后夜晚我站在家里陽臺,路燈亮起,就能看到美麗的彩虹橋。”
回首
爭取群眾理解征地拆遷順利推進
“富美同安,共同締造。”濱海西大道不僅承載著數十萬同安人的夢想,也是“富美同安”建設的關鍵之舉。濱海西大道因為取道等,征地拆遷成為前期道路打造工作的重中之重。
導報記者從祥平街道獲悉,濱海西大道在祥平街道轄區涉及兩個標段:其中市政段總長1.2公里,總投資約1.5億元;路橋段總長2.91公里,總投資約5.9億元。本次即將通車的約4.36公里,大部分就落在祥平轄區。而祥平街道瑤頭、卿樸兩個村的征地拆遷工作時間緊、任務重。
可喜的是,祥平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攻堅克難,征地拆遷,全力保障了項目進度。據了解,從2010年啟動項目征地拆遷以來,祥平街道先后完成卿樸村、瑤頭村征地1020.54畝,中洲島拆遷252戶118495平方米;路橋段主線需拆遷28棟,已拆除25棟(33戶101人)8414.39平方米;完成A1-1、A1-3安置地的土方回填及驗收工作。
瑤頭村的村主任葉志坤今年8月份才新上任就加入了濱海西的掃尾工作。“將政策說明、解釋清楚,爭取群眾的理解,才能化解矛盾。”作為80后的他有時候也充分發揮年輕人講“哥們兒”義氣的優勢,“一攬胳膊,這里又沒你什么事,走啦走啦”,也能拉近與群眾的距離,解決問題。
瑤頭村村民陳世武一度是“釘子戶”,曾險些和街道干部大打出手,后來他卻像換了個人似的,不僅簽了拆遷協議,更主動參與溝通,成為了街道征遷的得力助手。他說,是政策的標準透明、干部十多次造訪的不辭辛苦,讓他備受感動。村民陳國皮則說,濱海西的通車,將為瑤頭村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