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生產總值2017年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達到約850億元;第三產業比重達到45%,高新技術產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突破70%;率先建成產城一體、產城融合的示范城區,城鎮化率達96%以上……”昨日上午,海滄召開區委三屆九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海滄區委關于制定海滄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活力新城勾勒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
“十三五”是海滄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和美麗廈門建設的關鍵階段。本次全會提出,在“十三五”期間,海滄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全會精神,遵循“五大發展”理念,通過“四創四新”,推進“六化”同步,全力打造產城一體、生態宜居、樂活樂業的活力海滄,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走在全市“五大發展”和“美麗廈門”建設的前列。
關鍵詞1
產業發展高端化
活力新城,創新“因子”彌漫全區。來到海滄自貿園區,以創新為主題的“海滄創業廣場”正在加速崛起。該創業廣場已有多家知名創客空間落戶或在談,突出對臺特色,構建文化創意、創新設計、智能研發、旅游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集聚,具有濃厚時尚樂活創意氛圍的空間載體。
今年以來,海滄區委審時度勢,提出了“四創四新”(創新、創業、創意、創客;新主體、新業態、新動力、新模式)的產業發展導向,目的是“把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十三五”期間,海滄區將繼續緊扣“四創四新”,推進產業發展高端化,凝聚創新發展新動力。
加速業態的重構。聚焦六大產業集群,瞄準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策劃生成和引進一批大項目,形成以龍頭企業和主導產品帶動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的發展態勢。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三次產業深度融合、裂變發展。緊盯大項目、好項目,優先引進總部企業、樓宇經濟等業態,做大增量優化存量,實現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協調平衡;構建區域創新服務體系。加快建設一批創新平臺載體,推動各類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業。
關鍵詞 2
城區建設精致化
冬日的暖陽,灑在風景秀美的海滄湖上,只只白鷺在湖面翩翩起舞,市民游客在綠道悠閑散步,鳳凰花色“愛心單車”不時從身旁掠過。不遠處,將于今年圣誕開園的廈門兒童公園二期,正在進行掃尾工作。二期占地達十多萬平方米,比一期“擴容”30多倍,將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兒童公園。
“十三五”期間,海滄將力抓產城融合,促進城區建設精致化,實現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共創協調發展新境界:
優化功能布局。高標準提升海滄灣,高起點建設馬鑾灣,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著力提升區域發展的系統性和協調性。以點帶面、統籌推進大路網、大交通、大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拉開城區發展的框架格局。以完整產業社區為抓手,打造“產業+生活”互動發展,構建“產、城、人”融合的新型社區形態。統籌“本土文化”的挖掘與發展,打造活力四射、魅力綻放的人文新地標。
提升城區質態。加快引進、建設一批高星級酒店,培育跨界融合新型業態,構筑體驗式、智慧化商圈,為群眾提供豐富多樣的購物休閑選擇。做好“三網融合”、直飲水進社區試點的總結推廣,推進智慧交通、智能停車平臺、無線充電公交建設,以信息技術手段支撐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共建宜居宜業的嶄新家園。
展現國際風范。前不久,全國首屆青運會首枚金牌在海滄誕生,活力新城的風采贏得各界廣泛贊譽。接下來,海滄將繼續辦好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國際女子高爾夫公開賽、國際武術大賽等頂級賽事,做成品牌,做出影響。堅持高端化、人文化、多樣化、人性化的定位,大力發展休閑旅游,彰顯品質、凸顯特色。
在推進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海滄將更加注重生態約束持續化,開啟綠色發展新篇章,讓海滄“天更藍、水更清、景更美”,成為“廈門藍”上最亮眼的一環。
關鍵詞 3
營商環境國際化
隨著今年全國自貿試驗區首列中歐班列——廈蓉歐國際貨運班列的開通運營,海滄實現了“海絲”與“陸絲”的無縫對接。在“十三五”期間,海滄將進一步搶抓自貿機遇,加速營商環境國際化,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
創新機制。強化與口岸部門的協同創新,充分釋放政策疊加效應。加強自貿試驗區內、外聯動,鼓勵區外企業在區內設立機構,享受制度創新帶來的便利,實現業態更新和模式轉變,放大自貿試驗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拓新空間。用好港口資源,立足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核心港區的地位,依托廈蓉歐、前場鐵路物流園區等海鐵聯運通道,加快建設全球商品集散采購區域中心樞紐;用足對臺資源,依托兩岸商品交易中心、兩岸商品展銷中心等平臺,把更多海滄色彩、對臺元素融入自貿試驗區建設。
搭新平臺。以自貿園區創新園、海滄創業廣場為重點,加快搭建新產業、新項目快速集聚的平臺。確保自貿園區創新園一期如期投用,高起點規劃建設互聯網金融園,讓創新金融成為海滄的“拳頭產品”與“后發優勢”,為區域轉型升級提供助力。
關鍵詞 4
社會治理人文化
在“全國最美鄉村”——海滄洪塘村,日前投用的社區“虛擬書院”讓遠在北京求學的年輕人小蔡找到了鄉愁……“十三五”期間,海滄將緊抓共同締造,堅持社會治理人文化,探索共享發展新空間:
深化治理創新。堅持源自群眾需求、解決群眾實際問題、動員群眾共同參與,培育打造更多共同締造品牌。深入實施“就近辦、馬上辦”便民服務改革,順應新老居民融入融合、共治共享的新期待,建成一批集學習教育、文化展示、精神培育為一體的社區書院,展現鄉情、留住鄉愁,打造居民群眾的共同精神家園。
增進民生福祉。牢固樹立“大民生”理念,通盤謀劃轄區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的大繁榮、大發展。深化與北師大、華東師大等高校合作辦學,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統籌推進三甲綜合醫院、專科醫院、衛生院及衛生服務中心布局,切實提高區域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能力。深入推進平安海滄建設,提升群眾安全滿意度,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區。
辦好惠民實事。在前段時間集中策劃的294個、總投資12億元的擴大有效投資項目基礎上,繼續廣納民意,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辦好辦實惠民實事。
關鍵詞 5
對臺交流多元化
今年10月,2015海峽兩岸(廈門)樂活節在海滄區文化中心影劇院開幕,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和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共同放飛“樂活”心愿燈,點亮“兩岸一家親,共建新家園”的夢想。接下來,海滄區將繼續圍繞兩岸合作,拓展對臺交流多元化,再造融合發展新優勢:
產業上加速對接。聚焦臺灣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依托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生物醫藥港、電商產業園等平臺載體,加強與臺灣產業的深度合作。依托相關機構,廣泛開展以商引商。加快臺貨集運分撥中心、臺灣商品展銷中心、原輔材料配送中心建設,構建兩岸貨物流通的綠色通道。推廣大曦山香草園、院前合作社等經驗,吸引更多臺灣專業人才來海滄創業興業,打造兩岸產業深度對接融合先行示范區。
文化上增進認同。以閩南文化、祖地文化為紐帶,以基層交流、青少年交流為重點,創新交流方式,完善交流平臺,增強交流實效,持續擴大兩岸樂活節、漢字節等對臺交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深化宗親交流和民間信仰交往,用宗親文化、古民居文化、保生慈濟文化喚醒臺灣同胞的“鄉愁記憶”。
生活上深度融合。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引導臺胞參與社區治理,更好地融入當地。積極爭取更多服務保障臺商創新創業的政策落地,再創臺商投資區新優勢。進一步深化社會治理創新,為臺商臺胞創造更加溫馨融合的家園。
關鍵詞 6
從嚴治黨常態化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領導,是“十三五”規劃建議得以落實的根本保障。海滄區將全面落實從嚴治黨常態化的要求,增強持續學習的自覺性,提升改革突破的精氣神,強化落實擔當的責任心,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匯聚力量,以作風建設新狀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確保“十三五”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鏈接】
海滄:全國百強區第13名
“十二五”時期,海滄按照省、市的戰略部署,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大力開展“美麗廈門 活力海滄”建設,綜合實力穩步提升,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500億元,人均GDP突破2.5萬美元,工業總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在全國百強區位居第13名。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