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上午11點,一輛車身上無“海關監管”字樣的廂式貨車徑直駛入火炬(翔安)保稅物流中心卡口,在值班關員確認手續放行后快速駛離,朝著島內的象嶼保稅區飛馳而去,這標志著廈門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的“區間自行運輸”創新制度在火炬高新區正式落地。
據悉,該票貨物為廈門道宇供應鏈有限公司負責承載運輸的電子元器件。“我們每天都有貨物需運輸至象嶼保稅區,之前只有專門的海關監管車輛才能承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間的貨物流轉,高昂的物流成本始終是我們公司的沉重負擔。自行運輸業務開展后,粗略估算我們公司的物流成本會降低40%,同時省去了辦理轉關手續的流程,通關速度更快,大大提高了我們公司的市場競爭力。”該公司陸經理感嘆道。
普通的社會車輛能在廈門島內外海關監管區“穿梭自如”,是廈門海關積極復制上海自貿區14項創新制度的又一重大舉措。不再需要統一涂裝、不再需要加封關鎖,不再需要一年以上的道路運輸許可證,不再需要200萬元以上的注冊資本……所有信譽良好的企業皆可向海關提交申請承接兩區間的貨物運輸。
這一新型的物流模式,不但大幅壓縮了島外企業的物流成本,而且間接讓島外企業享受到了自貿區的改革紅利,還搭建起了島外通往自貿區的“新干線”,同時廈門海關的創新舉措也在廈門“島內外一體化發展”戰略藍圖上描上濃黑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