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籟之聲》獲得業內、學術界和觀眾的一致認可,在民族音樂的創新和文化承襲上也推進到一個新高潮。在昨晚(3月16日)播出的第八期節目中,克爾曼、斯琴格日樂、張惠春、阿來、金潤吉等民族音樂人再度對民族音樂的文化高度和淵源進行追溯,進一步挖掘了民族音樂的文化意義。
克爾曼攜非遺繼承人打造《樓蘭傳奇》
民族音樂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傳承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堅守民族音樂的地域性特色,深入發掘音樂背后的文化根基,是《天籟之聲》舞臺上不變的追求,也是民族音樂立足當代并不斷發展的根本所在。《天籟之聲》第八期的節目中,來自新疆的維吾爾族歌手克爾曼聯手非遺傳承人“木卡姆奇”,再次彰顯了節目本身的文化訴求。
在昨晚播出的《天籟之聲》節目中,克爾曼帶來家鄉刀郎木卡姆藝人傳承人“木卡姆奇”一起登上舞臺,一發聲就以原生態歌聲和表演令觀眾感到深深的震撼,搭配上克爾曼沙啞的嗓音,一曲《樓蘭傳奇》帶觀眾進入文化尋根之旅。樂評人鄧柯對這次的表演給出了最為中肯的評價:“繼承了維吾爾族傳統音樂中最有特色的部分。然后加入很多現代的作曲技巧進行延伸再創作,克爾曼這首音樂完全可以稱之為世界音樂。”
非遺助力《天籟之聲》 彰顯文化自信
自《天籟之聲》開播以來,便一直堅持著民族音樂上的創新和民族文化上的尋根,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也一再登上舞臺。曾在第一期《天籟之聲》節目中,HAYA樂團帶來的蒙古族呼麥唱法就讓人驚艷,呼麥是一個歌手在同一時間里唱出兩個聲部,這種民族藝術是蒙古族一種神奇的歌唱藝術,2009年就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次,克爾曼將刀郎木卡姆搬上《天籟之聲》舞臺,兩大“非遺”元素結合現代編曲和樂器,在《天籟之聲》上演一場場視聽盛宴。民族音樂人的使命從未淡忘,《天籟之聲》對民族文化的探尋和傳承從未止步!在民族音樂高度上不斷創新,在民族文化內涵上不斷追溯,這就是《天籟之聲》立足當下綜藝之流并不斷出新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