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木年華靈魂人物盧庚戌推出首張音樂詩集形式的個人專輯《我的生命不過是溫柔的瘋狂》,以游吟詩人式的“民謠新人”身份開啟全新音樂之旅。整張專輯將詩歌與音樂完美融合,歌詞囊括里爾克、瑪莉.伊麗莎白.弗萊、北島等名家詩作,通過隨性的低吟淺唱,探索深思孤獨、死亡、愛情等永恒主題,從生活出發卻又高出生活。相比水木年華時的高亢青春,多年沉淀的盧庚戌此次在專輯中主打極富內斂沉著魅力的磁性中低音,在音樂結構、唱腔、甚至發聲方式上都做了突破性嘗試,通過松弛有度的吟唱將歌詞的詩意與歌曲的敘事性、氛圍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尋找誕生的大海》
“海岸的潮汐,飛鳥的鳴叫,那部叫做生命的電影緩緩拉開序幕,我們這達爾文進化論里海洋深處崛起的物種,被放逐于造物者設計的瘋狂游戲之中,在我們定義為一生的片刻里,去完成一個關于生命,死亡,愛的夢境?!庇茡P的手風琴伴隨著遙遠的哨笛聲,歌曲似在講述游吟詩人盧庚戌也去尋找自己的故事。
《我的生命不過是溫柔的瘋狂》
專輯同名歌曲《我的生命不過是溫柔的瘋狂》來源于詩人蘭波的一句詩:我的生命不過是溫柔的瘋狂,眼里一片海,我卻不肯藍。歌曲講述了一個踏上清晨列車的男人遇見一個陌生的美麗女人后發生的溫柔而瘋狂的故事。開篇帶入感極強緊張的手風琴intro,密集的鼓點推進敘事脈絡,跌宕激昂的小提琴渲染著炙烈的情愛,那個有些輕狂的男人在愛的夢境中舞蹈旋轉,卻不小心打碎了靈魂的杯子跌入自由的深淵。作為電影導演的盧庚戌在這首歌里呈現了一個電影式的敘事結構,像一部三分鐘的電影精彩鏡頭剪輯,講述一個男人秘而不宣的情欲故事。
《來吧愛情》
“愛情大抵是世間最昂貴的事物沒有之一,沒有愛情的人生是黑暗的,愛情讓人們腎上腺,荷爾蒙,多巴胺如巖漿迸發,愛情是世界最原始的動力,愛情創造了人類最重要的故事與歷史?!比绾芏嘣娙怂囆g家對愛情的不吝筆墨,這首溫暖的歌曲中盧庚戌用風,火,槍,海這樣的意象來詮釋他心中的愛情,田園牧歌般雋永平靜的旋律下,不煽情,卻涌動著一種古老而年輕的情感。
《情詩》
熱戀中的里爾克郵寄過一首熱烈的《情詩》給莎樂美,這首詩歌極盡文字的力量,表達著里克爾的愛之深沉。對于里克爾的推崇與仰慕,盧庚戌專門為《情詩》譜曲,以民謠方式來演繹詩歌,藉此作品來向奧地利大詩人里克爾致敬,這首深情到苦澀的詩歌,在盧庚戌沙啞的吟唱里,克制卻動人,合著娓娓的手風琴旋律把詩人內心的痛苦稀釋成憂傷的美麗。
《時間的玫瑰》
在這首歌曲中,盧庚戌用音樂與影像來延伸北島詩歌的盡頭,歌唱時間與生命的蒼涼詩意。西班牙詩人洛爾加曾說:詩歌是為了記錄那不可言說的一切。北島后期的詩歌由外部世界轉向內心,去表達語言盡頭的真實,詩歌是抽象與晦澀的。盧庚戌《時間的玫瑰》開篇用悠揚得令人心碎的愛爾蘭風笛引領聽者遁入時間的荒島,在黑暗樹籬中獨行,海上的風暴,鳥兒們的天空,人們在時間的夢里驚醒,密謀中哭喊,不知身在何處,一轉身只看見那《時間的玫瑰》矗立于落日之下。
《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或許生命的獨孤本質與世界的荒誕性并無二致,即使在百萬人擁擠的地鐵,親密愛人溫暖的懷里,仍可瞥見那無可遁形的孤獨,那來自黑暗深處的事物,我們看不清,道不明,唯有心存敬畏,與之共處。游吟詩人盧庚戌行走于星空之下,面向那扇門后的廣闊黑暗,對話那位叫做“孤獨”的朋友。”盧庚戌曾提到,他著迷生命中永恒的事物,并試圖用他這把略顯沙啞的磁嗓去詠嘆愛之美好,追問死之玄機,破譯夢與孤獨之密碼。盧庚戌以游吟詩人式的浪漫與深刻,用音樂拼出一個形而上的畫卷,對于那些囿于生活的疲憊行者,在某個抽離自廚房、馬桶、地鐵、快餐店的片刻來聆聽這昂貴的詩意,亦算是一種溫暖的撫慰。
《嚴重時刻》
這首歌曲的同名詩歌是里克爾最重要的詩歌作品之一,簡簡單單的四節寥寥百字卻道盡生命的“哭,笑,生,死”,無緣無故地哭、笑、生、死,回望我們的一生,涼意和荒謬油然而生。盧庚戌用沉靜凝練的旋律緩緩推進,晶瑩冷感的木吉他織體與帶著沉重氣息的人聲,靜靜地釋放著隱隱的恐懼與疼痛。
《大魚》
蒂姆波頓奇幻大作《大魚》不僅講述了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情,更啟發了大眾思考生死輪回的終極命題,盧庚戌同樣如此,便創作了這首美麗得令人滄然若失的《大魚》。如影片中的父親堅持認為自己死后會變成一條大魚游向遠方,盧庚戌的《大魚》里唱道:“在雨天的夜里,我渴望著飛離,化作一條大魚,自由穿行河底”,死亡是什么?如何看待死亡?也可能是認識所謂現實的一種角度。電影《大魚》里,父親用童話來建構自己的奇幻世界,在而立之年的兒子眼里就是荒誕的臆想,并與”瘋癲“的父親決裂,父親的童話夢境,兒子的現實生活,到底哪個是真實?盧庚戌頗認同佛教的觀念:生死輪回,只是我們不同的存在形式。那人生到底為了什么而來?又去往哪里?或如莊周夢蝶,亦真亦幻,唯有那片刻的美麗是真實,是永恒,是不朽,就如蒂姆波頓在《大魚》的結局給出的答案:兒子幫助父親完成其編織一生的童話,抱進父親進入河流,看父親幻化成一條大魚游向遠方。
《致愛人》
盧庚戌曾透露這首歌的靈感來自美國詩人瑪莉·伊麗莎白·費賴的詩歌作品《別站在我的墳前哭泣》,初次品讀時便被詩中描述的真摯愛情所觸動,因而改編了中文版本《致愛人》,時光荏苒,當不再是白衣少年的水木年華成員盧庚戌,再一次彈唱著《致愛人》,更加沙啞成熟的嗓音伴著悠揚的愛爾蘭風笛、輕盈的曼陀鈴、典雅的手風琴及木吉他,生死別離竟被詮釋得如此撼動人心。而這首歌曲的MV和單曲封面盧庚戌邀請妻子張辛怡擔任主角,遠赴愛爾蘭拍攝。
九首歌曲探索深思生命中的諸多永恒主題,詮釋詩意與音樂的完美交融,驚喜不斷。正如盧庚戌采訪時所說,“或許詩歌、民謠都是無用之物,但《我的生命不過溫柔的瘋狂》就當是給庸常生活的一份禮物吧”。據了解,此次專輯是由草臺回聲與北大青鳥聯手打造,傾情護航盧庚戌的個人音樂之旅,以期為華語民謠帶來一縷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