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三集過后,似乎風向有了一些轉變。
第一集里,助學金政策的話題令人印象深刻。面對經濟問題而想要放棄升學的學生,周圍的人推薦他申請助學金去上學,主角認為也應該讓學生知道助學金將形成一筆負債,希望學生做好決心去面對。但是學生的反應卻是“我不想聽到這么可怕的事”。之后,雖然這位學生有一段時間不愿上學,但最終還是來了學校,并做出了升學的決心。
第二集里,校內階級與欺凌問題被提出來進行討論。由一些主角看來很微不足道的標準形成的階級,對于學生們來說卻是一個真實的社會。主角唐突的干涉嚇跑了學生,觀眾們都擔心是不是無法挽回了。還好,至少被作為代表提出的這幾個學生之間的關系恢復了正常。
第三集里,親自走上講臺的主角試行的教學法有了良好的開頭,卻也遇到了困難,主角更是被學生的問題難倒了……但是之后,卻有一位老師的活躍,讓事情出現新的發展!?
可以看出,這個劇情的走向并不如一開始觀眾們所預期的那樣。關于這一點,幾位劇評人也有自己的觀點。
太田認為,這樣的劇情讓觀眾們無法不聯想到在日本臺新聞節目《NEWS ZERO》里擔任新聞主播的櫻井翔。作為主播的他的形象與電視劇里“講述現實”的校長形象重合,給觀眾帶來了更強的說服力。或許同時身為偶像與新聞主播的他,才能演繹出學校里的“夢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吧。
田幸認為,這是一部讓人想關掉燈、當作嚴肅題材的電影來欣賞的作品。劇中展現出了個性突出的制作人員們的創作意圖、挑戰精神、想表達的信息,外表與內在的差距讓整部作品有了一種頗為奇妙的觀感。
澀谷認為,作為一部十分直接的嚴肅型社會派作品,觀眾們會有一種在看新聞報道的錯覺,關注學校重建的那種興奮感也在不斷被削弱。制作方對于目標觀眾群的判斷也令人在意。這部電視劇緊接著由嵐冠名的綜藝節目《交給嵐吧》播出,角色的巨大轉換可能也造成了觀眾的流失。如何做出讓嵐飯與普通觀眾都能欣賞的作品,制作方應該多多考慮。
讀者您對這部劇有何看法呢?歡迎您在評論區里留言討論。